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近日宣布,國家網信辦、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聯合啟動“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專項整治工作,力爭用半年左右時間,著力解決這一損害群眾利益、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努力使網絡空間全面清朗起來。 “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與網絡暴力、網絡色情、信息泄露等就像網絡霧霾,籠罩在互聯網上空,毒害的是社會道德風氣,危害的是網絡生態秩序。在這些網絡霧霾中,“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的危害更是有目共睹。尤其是過去一段時間里,這種網絡亂像有愈演愈烈之勢,必須給予“當頭棒喝”。 根據中國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發布的數據,2014年,舉報中心收到與網絡敲詐有關的舉報共8000多件次,涉及關鍵詞“有償刪帖”的舉報多達4000多件次。更讓人擔憂的不是數字,而是此類違法行為的“周而復始”、“死灰復燃”。在網上檢索會發現,類似“公關公司有償刪帖”、“部分網站新聞敲詐”等案件屢屢發生,循環不斷。 所以,在加大執法力度進行“治標”的同時,我們也有必要思考這些違法亂象泛濫的原因,尋找治本的對策。“敲詐”、“有償”意味著有供需、有交易、有市場,意味著其中存在曖昧的“利益輸送鏈”。 從市場“需求者”來看,有償刪帖的需求者往往是企業和部分地方政府,不法分子新聞敲詐的對象也大多是企業。看來,一些企業和地方政府對于網絡輿情的認知還尚淺,同時法治意識淡薄,一旦遇到負面信息甚至一點點“瑕疵”的曝光,第一反應不是糾正、回應,而是試圖讓它迅速“消音”、“消失”。 于是,花錢讓“負面消息”消失,被當成了消除負面影響的“快速有效且唯一途徑”。在這種思路的指導下,加上利益驅使,必定有人想到承擔起“擺平”的責任,于是,利益鏈的中間環節——非法網絡公關公司,自然干起了“拿人錢財、替人辦事”的差事。 應該說,整個利益鏈條中最關鍵的一環就是“中間商”,即非法網絡公關公司,他們利用網絡訴求平臺不通暢、相關人員的信息不對稱、披著網絡危機公關的外衣,通過向網站相關人員行賄,用有償刪除負面信息,甚至發布不實信息等方式非法牟利,給社會帶來了極其惡劣的影響。 整治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須追根溯源。強化法治意識,建立有效的正面溝通機制,通過正規的網絡民意表達溝通平臺,建立有訴必理、快速澄清、科學處置等機制,才能從源頭上杜絕“有償刪帖”的生存環境;引導網民通過正規渠道表達訴求,政府企業通過合法平臺應對訴求,并進行科學處理,才能讓刪帖公司、新聞敲詐徹底失去生存空間。而作為網站管理人員,維護網絡社會的健康生態體系,理應成為其應盡的職責和主動選擇。 當然,所有這些“治本”措施配套發揮作用的前提,是對于“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露頭就打,重病下猛藥,先遏制住亂象泛濫的局面,才能有時間“待重頭收拾舊山河”,從根本上整頓、建立良性的網絡秩序。 |
相關閱讀:
- [ 01-26]我省寬帶建設全面提速鄉鎮以上4G網絡年內實現全覆蓋
- [ 01-26]馬航官網被黑客攻陷 媒體指系IS網絡黑客所為
- [ 01-26]國內|烏鎮峰會2月旅店大媽用上支付寶|正氣聯手拔除網絡敲詐有償刪帖毒草
- [ 01-26]正氣聯手,拔除網絡敲詐有償刪帖“毒草”
- [ 01-26]調查:臺每四人就有一人只要一天不用網絡就焦慮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