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印領導人互相高調示好 被指秀親密給中俄看
2015-01-27 07:09:56? ?來源:環球時報 責任編輯:林晨 陳暉 |
分享到:
|
印度的共和國日閱兵活動從1950年開始,是為了紀念1947年脫離英國的殖民統治。“奧巴馬觀看閱兵非常有象征意義,說明兩個國家關系空前熱絡。”新德里社會發展研究中心學者庫馬爾這樣說。《今日美國報》26日評論說,當天的檢閱是奧巴馬對印度3天訪問的重頭戲,旨在表明世界兩個最大民主國家之間加強關系。28歲的新德里市民特亞吉坐地鐵去看閱兵,他說,這顯然是一個偉大的時刻,奧巴馬總統來了,全世界的注意力都轉到了我們這里。但他希望這不僅僅是象征意義,“我希望我們兩個國家可以在放寬簽證方面做一些推進,雖然我知道類似這樣的實際性進展不會有。” 令印度媒體高興的是,美國并未督促印度做出“中國式的減排承諾”,而奧巴馬也再次表示將“支持印度成為改革后的聯合國安理會成員”。莫迪與奧巴馬會談后在聯合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兩國關系的前景和潛力從未受到懷疑。兩國是天然的全球伙伴,在數字化時代變得更加重要。”莫迪在講話時多次直呼奧巴馬的名字“巴拉克”。《紐約時報》稱,這個史無前例的小舉動似乎也在暗示兩國關系的融冰。但法新社說,兩位領導人的“私人友誼”更多“是象征意義”,奧巴馬訪印僅僅在莫迪首次訪美后幾個月,“并沒有太多時間開展兩國間的新合作事項”。 美印領導人表現如此親密,究竟向國際社會傳遞了一種什么樣的信息?美國前駐中國大使洪博培對路透社說,“奧巴馬此行更大的目標是爭取印度加入制衡中國的民主國家聯盟”。英國《金融時報》26日報道稱,奧巴馬走下“空軍一號”與莫迪擁抱的那一刻,標志著世界上兩個最大的民主國家克服歷史分歧,開啟了戰略和商業合作新紀元。“與中國和俄羅斯的威權政府關系尷尬的奧巴馬政府,正通過結交印度以加強其在亞太地區的聯盟”。 《紐約時報》認為,在兩位領導人私人關系的背后,是不斷變化的地緣政治格局。新美國安全中心總裁范登指出,兩國各自對中國發出了不同的信號:“美國對中國發出的信號是美國將在亞洲長期存在。印度則通過與美強化關系告訴中國:不要看輕印度在區域內外所能扮演的角色。”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稱,隨著美俄關系惡化至冷戰水平,奧巴馬也希望這次訪問能夠制衡俄羅斯在印度的影響力。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副院長金燦榮26日對《環球時報》說,不用太在意美印走近:“莫迪上臺后,印度勢頭良好,各方都在積極拉攏,美國只是其中之一。奧巴馬希望有正面的外交遺產。”【環球時報駐印度特派記者 鄒松 環球時報記者 王躍西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馮國川 柳玉鵬】 |
相關閱讀:
- [ 01-26]美印首腦會談 同意更新軍事技術合作領域協議
- [ 01-24]奧巴馬將訪印度 美媒看好美印戰略防務合作勢頭
- [ 07-04]美國將向印度出售總價2億美元導彈 擴大防務合作
- [ 07-04]竊聽未影響印美高層往來 印希望提升關系到新層次
- [ 04-03]美國駐印度大使在大選前突然離職 或為修復美印關系
- [ 04-01]美國駐印度大使突然辭職 顯現美印關系未緩和
- [ 01-28]日媒鼓動安倍加強與美印關系 將矛頭對準中國
- [ 01-11]美印外交風波持續 再演“傲慢”與“偏見”?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