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蘭州1月28日電 (楊娜 馮志軍)日益嚴重的大氣、水污染一遍遍地敲響環保的警鐘。隨著城鎮化和新農村建設的不斷深入發展,農村這方“凈土”也難逃厄運。28日的甘肅“兩會”上,農村環保問題成為政協委員關注熱點。 在農業取得快速發展的同時,大量使用化肥、農藥,污染了土壤、作物、水體,制約著農業由數量型向質量效益型的轉變。甘肅政協委員、隴南市政協副主席、民盟隴南市委會主委張全新在他的提案里指出,農村環境問題的一個主要表現就是農業資源的污染。 化肥、農藥的使用,提高了糧食產量,也造成了土壤板結、肥力下降以及地表、地下水污染的一系列嚴重的后果。而不可降解的農膜造成的“白色污染”,規模化養殖產生的畜禽糞便,也對土壤、水源和空氣造成嚴重的污染。 不僅如此,依靠農業資源發展起來的鄉鎮企業,已成為污染農村環境的“罪魁禍首”。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目前全國鄉鎮企業廢水、廢氣、廢物的排放已超過工業企業污染物排放的一半以上。 張全新認為,城市生活垃圾向農村轉移,使一些農村呈現出垃圾“圍村、塞河、堵門”的趨勢,給農村帶來嚴重的侵入性污染。 面對日趨嚴重的農村環境問題,張全新表示,從政府到老百姓,必須增強農村環保意識,充分利用各種媒介宣傳環境保護的知識和政策。甘肅政協委員、農工黨金昌市委會主委王正芳則認為,必須糾正“農村環境就這個樣”的這種根深蒂固的錯誤思想。 環保意識薄弱,導致環境治理臨時應對,上邊熱、下邊冷。地方政府要么搶著管造成重疊管理,要么無人管理形成空白。“明確責任主體”成為政協委員建議地方政府管理農村環境的重點。加大財政投入,同時也要加強專人管理。 專人管理必須有專業人才。王正芳在提案中指出,引進環保高科技人才固然重要,“留住”人才同樣不可忽略。加大對有貢獻的科技人員的獎勵制度,組建農村環保隊伍,讓農村環境工作有人做、有人管,才能保證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的可持續發展。 2014年10月,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發布,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納入“法治”的軌道。 土壤污染、河流污染、塑料薄膜污染等新問題在現行立法中基本空白。張全新對這一現狀表示極為擔憂,他認為,農村環境保護法律法規的不健全,成為制約農村環境保護的重要問題。依法治國,必須要有法可依,而農村環保法律散間于傳統法律中,大多為原則性規定,操作性差。 他在提案中表示,應該在現行環境保護相關法律中增加對農村環境管理的法律制度,并針對本地實際,制定各種地方性規劃,比如生活垃圾處置規劃、畜禽養殖污染防治規劃等,形成法律與地方規劃相結合的全方位農村環保法制體系。(完) |
相關閱讀:
- [ 01-28][環境]如何整頓化工類污染企業 建設清新福建
- [ 01-28]省環保廳考核我區畜禽養殖污染整治工作
- [ 01-28]莆田一夜小雨后 市區空氣質量由輕度污染轉優
- [ 01-28]我區引進生物科技項目治理畜禽養殖污染
- [ 01-27]閩部分城市現污染天氣 預計30日恢復正常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