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各省份“深改”出實招 多地GDP主動踩剎車
2015-01-30 06:56:00?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責任編輯:陳瑋 陳暉 |
分享到:
|
3 幸福感: 突出民生保環更接地氣 經濟發展只是政府工作的一部分,不是唯一的抓手。有質量的發展是為了帶來有質量的生活,政府應當更多考慮人民生活的幸福感、舒適感。 曾經,地方兩會多次出現GDP“打擂”的情況。但如今,關于增長指標的“軍令狀”不再,“民意民愿”落實如何、怎樣落實,就成為如今各地政府工作報告的重頭戲。交通、養老、大學生就業、醫療改革……各地政府工作報告中的每一項,都是“總關情”的民生事業。 比如,2014年,江蘇全省公共財政支出的75%以上用于民生保障。在內蒙古,這一比例也高達63%。上海和江蘇政府工作報告則提出,將新增50萬、100萬個就業崗位。湖南、重慶、云南等地提出“城鄉居民收入增長指標與經濟增長同步”的目標,山東、廣西、河北、寧夏、新疆、甘肅則爭取讓居民收入增長“跑贏”GDP。 在城鎮化探索中,各地也逐漸走出“為城鎮化而城鎮化”的單級思維模式。據不完全統計,江西、北京、云南、新疆、上海等省區市紛紛提出,將建設“美麗鄉村示范點”,讓“鄉愁”留得住。 而今年,有13個省區市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治霾。北京目前正研究擁堵費、機動車排放標準等政策,力爭進一步降低機動車的污染排放;天津和河北則計劃今年PM2.5下降幅度不低于4%,同時均用“鐵腕”一詞來描繪治污工作。河北還進一步提出,將利用科技治霾,同時將治霾“法治化”。在浙江,政府將治霾列為“民生實事”之首,表示PM2.5的指標將與領導干部考評掛鉤;在江蘇,2014年PM2.5的平均濃度下降9.6%,省級生態補償資金則增加到15億元。 養老也是多地代表委員關心的熱題。為推進居家養老服務條例立法工作,北京聽取了958位區縣人大代表和491名群眾代表的意見;上海市民政局則表示,養老機構內設護理床位也將納入醫保支付范圍;在湖南,企業的退休養老金今年將進一步提高;而在河南,有代表委員建議,新建的小區中,應當“強制性”配套建立養老院。 進入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開局之年,各地又將如何破題? 依法治國,首先需要政府依法治權、依法決策。今年地方兩會上,半數以上的政府工作報告,都明確提出將進一步簡政放權。 而在北京的兩會上,檢察院的工作報告開篇即談 “防止冤假錯案”,是6年來的第一次;河北提出將在微博等平臺上公開審判流程信息和執行信息,提高法院審判的透明度;寧夏則將建立健全公眾參與重大行政決策的規則和程序,推進行政權力的依法規范和公開運行。申孟哲李瀏清 胡繽心 |
相關閱讀:
- [ 01-29]從“GDP論英雄”到“改善民生論英雄”
- [ 01-29]去年GDP增速7.4%創24年新低 20多省份增速未達預期
- [ 01-29]2014年全省GDP增長9.9% 福建經濟蠻拼的
- [ 01-29]解碼省政府工作報告 2015年福建442億著力改善民生 GDP要增長10%
- [ 01-29]盤點地方兩會:21省主動下調GDP增速目標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