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先勇:讓昆曲與青春同行
2015-01-31 13:29:06??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責任編輯:林晨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說現在的年輕人不了解我們的古典文化,是因為你沒有讓他們看到,沒有做出適合他們審美觀的戲來。現在的大學生跟我們中國傳統文化的血脈是相通的,他們身上有傳統文化的基因。”從那以后,白先勇就認定“昆曲進校園”這條路走對了,要繼續走下去。 青春版《牡丹亭》2006年在美國伯克利大學演出后,第二年伯克利大學就開了昆曲課。對此,白先勇的心情很復雜:為什么出去演出一次,他們就知道昆曲是美的,立刻主動開課去研究?而在昆曲自己的國度,我卻要一遍一遍去演講去介紹,反復告訴你它是美的呢?他一直覺得,昆曲應該變成大學教育的一部分。因此,作為“昆曲義工”,近年來白先勇的關注重點已從昆曲演出轉向昆曲教育,他先后在北京大學、香港中文大學及臺北大學開設了昆曲課,想讓昆曲這門傳統藝術在校園里生根,讓一直被西洋文化滋養著的中國大學生學會親近自己的文化。其實,早在20世紀初,吳梅和俞平伯教授就曾在北大開設過昆曲課,白先勇只不過是把這個傳統接續起來。 今天,77歲的白先勇談起昆曲依然手舞足蹈,一臉光彩。不過白先勇有時候也會“抱怨”:“做昆曲把我的時間扯太多了,我的寫作受到了影響。我恨不得有接班人馬上接班。”對于接班人,白先勇的要求是要有熱忱、有能力、有眼光,關系也要廣,還要看他愿不愿意做昆曲。“當然年輕一點最好,年輕才有活力。”他說。 白先勇簡介 白先勇,臺灣當代著名作家、昆曲制作人,1937年7月生于廣西桂林,中國國民黨高級將領白崇禧之子。1965年取得愛荷華大學碩士學位后,白先勇到加州大學圣塔芭芭拉分校教授中國語文及文學,并從此在那里定居。代表作有短篇小說集《寂寞的十七歲》《臺北人》《紐約客》,散文集《驀然回首》,長篇小說《孽子》等,其中《臺北人》入選20世紀中文小說100強。 (吳曉東 作者為中國青年報主任記者) |
相關閱讀:
- [ 01-02]上海踩踏事故遇難復旦女生愛聽昆曲 熱衷漢服文化
- [ 11-12]大三學霸350元怒刷64本書 既有火雞養殖也有昆曲
- [ 08-22]北方昆曲劇院在臺灣公演《紅樓夢》(圖)
- [ 06-15]多活動亮相"遺產日" "非遺"專著已出版15800種
- [ 05-22]彭麗媛邀多國領導人夫人游豫園 賞京劇昆曲滬劇
- [ 05-10]白先勇南開講述青春版《牡丹亭》十年之旅
- [ 03-02]政協委員鞏漢林:國家應扶持昆曲等瀕危文藝品種
- [ 01-06]常委們都聽什么戲? 媒體梳理近七屆新年戲曲晚會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