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達沃斯時間:全球視野下的中國經濟
2015-02-03 18:36:08? ?來源:光明網 責任編輯:陳瑋 周艾連 |
分享到:
|
油價下跌將近50%對于石油進口國和各地消費者來說顯然是個利好消息。中國無疑是諸多受益者中的一員,僅在2013年其石油凈進口量已經占到國民生產總值的3%。2015年,全球石油需求更會顯著提高,同時通脹率會低于油價未跌之時。然而,一些資金短缺的政府,包括歐洲國家在內,經過六年的經濟危機后不得不通過減少能源補助或對石油產品加稅來支撐財政。這些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會抑制買方市場的獲利,但并不能完全抵消低油價帶來的利潤,尤其當紅利能夠流向普通消費者時,好處更是顯而易見。 歐洲是當今世界上經濟增速最慢的地區。在達沃斯會議中,“通貨緊縮”是這一地區的重要話題。不過,適度緊縮并不是大問題,真正的問題是其固有的經濟沉疴,如信任危機,商業環境差,勞動力市場缺乏彈性,德國財政過度保守和缺乏外圍競爭等等。同樣,歐洲央行新近推出的量化寬松政策,也無法解決低增長和通貨緊縮這兩個問題。想要真正去除經濟頑疾,歐洲國家必須深化結構和財政改革,同時提高歐盟的向心力,加固同盟。最近希臘選舉中,極左勢力上臺,雖然可能并不會出現人們所擔心的顛覆當前政策和退出歐元區的狀況,但無論如何,對經濟形勢尚不明朗,未來充滿變數的歐洲,這不啻為一次嚴重的危機預警。 當然,最令全世界經濟學者放心不下的,是中國的經濟減速及“硬著陸”的可能性。正因如此,包括我的一位前上司,前世行首席經濟學家林毅夫在內的中國學者在達沃斯的演講受到了很大的關注。在我看來,中國的高儲蓄率,和在基礎設施、投資和研發及人力資源方面的高投入并不是劣勢,反而是一種優勢;中國在重工業和房地產領域的確投資過多,但的人均GDP 和基礎設施投入與一些發達國家相比還差很遠,相應地,增長潛力也很大。并且,正如一些經濟評論者所言,一個像中國這么大的經濟體是不可能無限制地每年以10%的增速增長的,也不可能永遠嚴重依賴出口,它一定會逐步回到內需帶動的軌道上來。內部消費水平提高了,中國又可以依靠與其他國家不同的財政和貨幣政策空間來實行一些反周期性的政策,如投資基礎設施等。在中國,這很可能收獲不錯的長期回報。 并且,中國增速放緩的負面影響很可能被放大了。毋庸置疑,中國經濟對全球的影響是很大的,中國經濟發展的速度也會將影響全球;但在經濟學概念中,中國對其他國家的凈需求量才是最重要的。從整體來看,這個數值變化不大,基本也就是在全球GDP的1%基礎上增減10%而已。盡管未來幾年因為中國的增長方式更加依賴內需拉動,大宗商品出口可能受到影響,但同時要看到,中國內需的增長同樣會促進其對國外商品的進口,最簡單的例子就是,蘋果手機現在最大的市場不再是美國,而是中國了。(光明網記者劉詩萌 編譯) |
相關閱讀:
- [ 02-03]全球經濟低迷:為何藝術品仍保持天價
- [ 02-03]外媒:奧巴馬預算案反映出對美國經濟展望不樂觀
- [ 02-03]奧巴馬預算案致力推中產階級經濟 尋求在未來十年創新稅收記錄
- [ 02-03]美國經濟穩健擴張 美聯儲“按兵不動”保持耐心
- [ 02-03]奧巴馬預算案致力推動中產階級經濟 遭共和黨批評
- [ 02-03]奧巴馬提新財年政府預算 國會若拒絕新預算案將危及美經濟及軍隊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