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過月余治網已出5招 涉及門戶網站微信公眾號網絡文學等 網絡治理 5輪出擊 1月13日 50家網站、頻道(欄目)以及微信公眾賬號被關閉 1月20日 “這不是歷史”等133個微信公眾賬號被關閉 1月21日 “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專項整治工作啟動 2月1日 9家網絡動漫經營單位、13家網絡游戲運營單位受到行政處罰,10家動漫網站被關停 2月2日 網易負責人被約談,要求就嚴重導向問題及違法轉載等問題進行整改 2月1日,文化部公布了違法違規互聯網文化活動查處名單,共有9家網絡動漫經營單位、13家網絡游戲運營單位受到行政處罰,10家動漫網站被關停。2日,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約談網易負責人,要求網易就嚴重導向問題及違法轉載新聞信息、傳播淫穢色情信息、傳播謠言等問題進行整改。 記者梳理發現,2015年開年僅月余,網信辦、文化部、工信部等單位已出擊5次,重點整治網絡突出問題,包括內容違法、歪曲事實信息;網絡敲詐、有償刪帖等行為;抄襲、侵權現象嚴重等。 內容違規歪曲事實 網站、微信公號被關閉 這些被關停、處罰的網站所涉問題是發布了含有宣揚色情、賭博,違背社會公德等違法違規內容的手機游戲和網絡動漫。1月13日,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今年首次公布50家網站、頻道(欄目)以及微信公眾賬號被依法關閉,包括24家網站、9個網站頻道(欄目)和17個微信公眾號。被關閉的原因包括:假冒黨政機關或媒體名義發布虛假信息;發布涉賭博、詐騙等違法信息;傳播淫穢色情內容;不具備登載時政新聞資質;違規登載時政新聞等。 1月20日,網信辦又關閉了“這不是歷史”等133個微信公眾賬號,這批公眾號以“揭秘”、“真相”為噱頭,打著“你不知道的歷史”、“這才是歷史”、“我知道的歷史”等旗號,捏造事實,歪曲歷史,混淆視聽,大肆傳播歪曲黨史國史等違法和不良信息。 2014年8月7日,國家網信辦發布了《即時通信工具公眾信息服務發展管理暫行規定》(簡稱“微信十條”),明確規定即時通信工具使用者應當承諾遵守法律法規、社會主義制度、國家利益、公民合法權益、公共秩序、社會道德風尚和信息真實性等“七條底線”。 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 用半年時間專項整治 1月21日,國家網信辦、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四部門聯合啟動“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專項整治工作,決定從2015年1月開始,用半年的時間對這一現象進行全力治理。 1月26日、29日,網信辦連續發文,公布了“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十大典型案例,并呼吁公眾對此現象踴躍舉報。據中國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工作人員介紹,專項整治行動開展10天以來,舉報中心已接到舉報超過1500件,其中郵件舉報800余件,電話舉報超700件。 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副主任彭波表示,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有“五宗罪”:嚴重違反國家法律法規,嚴重侵害群眾合法權益,嚴重破壞網絡傳播秩序,嚴重損害網絡管理部門和網絡媒體形象,嚴重擾亂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社會各界深受其害、深惡痛絕,必須予以堅決打擊治理。” 抄襲模仿肆意侵權 網絡文學實行實名制 新年伊始,微信上便是一片由抄襲問題引起的“道歉潮”。《羅輯思維》因“盜版”原創者王路的稿件而道歉;《中國企業家》雜志因未按規定使用《財新》的稿件而道歉,且要求《每日經濟新聞》就不署名使用自家稿件而道歉……2月1日,新華社連發三文批微信公眾號存在的“1人原創,99人抄襲”現象。文章認為治理這一問題關鍵在于微信平臺是否作為,并建議原創者可以通過結成聯盟共同維權來降低成本,或是把所有版權直接授權給律師的方式進行維權。 抄襲模仿現象不僅存在微信公眾號,還存在于網絡文學。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日前印發了《關于推動網絡文學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指出網絡文學作者須實名制。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數字出版司副司長宋建新在答記者問時表示,當前網絡文學創作存在惡意抄襲模仿、肆意侵權盜版的問題,實名制能使作者在版權保護、支付稿酬、評優表彰等諸多方面的權益得到有效落實,從而改善這一現象,并促進網絡文學質量提高。 (記者劉嘉) |
相關閱讀:
- [ 02-03]福清市婦聯“兩節”期間開展“新年與愛同行 巾幗情暖行動”
- [ 02-03]夏普電商優惠券新玩法 新年驚喜全面來襲
- [ 02-03]明溪縣舉行新年首批公租房抽簽選房
- [ 02-03]新年救市再出發 地方新政欲打通樓市"任督"二脈
- [ 02-02]2015年康巴衛視藏歷木羊新年電視聯歡會
- [ 02-02]新年理財規劃,優選宜定盈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