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國家網信辦講接查舉報 封不良公號剎住謠言
2015-02-05 15:16:14? ?來源:環球時報 責任編輯:陳瑋 李艷 |
分享到:
|
舉報中心是這樣運作的 世界互聯網大會前夕,國家網信辦主任魯煒出席了一場中外記者會。現場有外媒問了這么個問題:“近段時間中國各家網站刪帖、關閉賬號力度明顯加大,這是不是中國政府要收緊網上言論?如何平衡互聯網管理和言論自由?”魯煒回答說,“我沒有這方面的感覺,但是我可以告訴你,中共十八屆四中全會剛剛閉幕,提出了依法治國的目標”,依法治國就要依法治網,要用法治思維來推動網絡空間法治化。他說,國家網信辦出臺的所有法規,比如“九不準”和“七條底線”,每一條都是對照中國憲法制定的,例如憲法第一章第一條就規定,“社會主義制度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根本制度,禁止任何組織或者個人破壞社會主義制度”。 對于“九不準”和“七條底線”,舉報中心主任張成剛對《環球時報》記者說,這是網絡信息服務的邊界。從互聯網不斷更新與替代、不斷熱鬧又失落的信息流動性來看,過去一段時間,國家網信辦在新領域的管理部署常常走在了前頭。 人民網輿情監測室制作的《2014年中國互聯網輿情分析報告》出版后,秘書長祝華新接受媒體采訪時談到,從數據分析來看,2013年下半年起微博活躍度下降,活躍用戶流失嚴重,2014年10月起,微信公號逐漸成為新的重要輿論陣地。同期,國家網信辦2014年4月首次針對微信公號啟動專項治理,8月頒布《即時通信工具公眾信息服務發展管理暫行規定》(簡稱“微信十條”),給即時通信平臺上的信息服務和發布劃定邊界。 昨天,國家網信辦再頒布《互聯網用戶賬號名稱管理規定》,就賬號的名稱、頭像和簡介等對互聯網企業、用戶的服務和使用行為進行規范,將按照“后臺實名、前臺自愿”的原則管理。有關負責人表示,有的賬號假冒“人民日報”“中紀委巡視組”或“奧巴馬”“普京”,有的賬號如“槍械軍火商”“鄉村賭場”在簡介中傳播暴恐、涉毒等違法信息,有一些頭像包含淫穢色情內容。3月1日起,該規定正式施行。 張成剛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公眾針對微信、QQ等即時通信工具的舉報內容涉及政治、社會、名人等謠言的約占35%,涉及淫穢、低俗信息的約占25%,還有賭博、暴恐、詐騙等。社交工具的私密性,給舉報中心調查取證工作增加了難度。“有人在微信群里招嫖,有人建QQ群裸聊,這種相對封閉的圈子你想進去取證,是要費一番周折的。”張成剛還提到,有人利用網盤等存儲淫穢色情信息,再通過論壇、社交網絡傳播下載鏈接和提取碼,相關取證也需要新的技術手段。 根據舉報中心提供的數據,僅去年12月,通知新浪、搜狐等網站刪除色情鏈接4537條,通知百度、360等搜索引擎服務商屏蔽淫穢色情關鍵詞450個,通知人人網、西祠胡同等網站刪除網絡謠言668條。張成剛對《環球時報》記者說,如果企業內部監管頻現漏洞,舉報中心會進行約談,“一起看看問題在哪兒”。后來推出定期曝光機制,對問題嚴重的網站公開點名批評,“被曝光譴責的網站均已及時整改”。 網絡空間理想狀態——無需政府沖在前 微信上打開一篇文章,翻到頁面最下端都有一個“舉報”按鈕。進入舉報平臺先在“違背法律法規”“暴力色情”“詐騙和虛假信息”等分類中選擇,填寫具體舉報理由后便可確認提交。“我們要求每一款信息服務產品都配有相對便捷的舉報通道”,張成剛對《環球時報》記者說,大部分被舉報信息互聯網企業內部監管部門會進行處理。 企業在互聯網生態建設中的重要角色從下列數據可見一斑。國家網信辦舉報中心2014年處理舉報109.4萬件,這個成績還是建立在12377電話舉報平臺的線路從5條擴展到13條,幾十名員工24小時連班倒基礎上的。同期,舉報中心組織包括人民網、新華網、新浪網、騰訊網、今日頭條、阿里巴巴在內的百家網站統一對外公布舉報電話,去年全年百家網站共有效處置公眾舉報近2.5億件次,其中騰訊處置了近2億件次。 移動網絡管理局局長徐豐對《環球時報》記者說,互聯網的管理模式是“底線管理,多元治理”。對于底線管理,國家網信辦主任魯煒有個生動比喻。他說,互聯網的發展首先是技術的發展,但推動技術發展必須以安全為前提,否則技術發展越快它給人類帶來的危害就越大,“就像高速路上正在行駛的汽車一樣,如果沒有剎車,那是不可思議的”。 “多元治理”有政府責任,也有企業和網民責任。徐豐認為,隨著媒介形態的豐富和拓展,互聯網管理也在不斷面對新現象和新問題。“一家企業,有多大的用戶規模,就要有與之配套的服務能力,技術服務跟得上,用戶信息安全有保障,也要有對信息服務內容落實主體責任的能力”。“給企業太多自查責任,會不會抑制發展活力?”《環球時報》記者問。“健康有序的發展才真正具有活力。”徐豐回答說。 對張成剛的采訪臨近尾聲已是晚8時,他和記者聊起網絡空間的理想狀態,“期望是依法自律自治”,“不用政府部門沖在前面”。 國家網信辦要招義務監督員 《環球時報》記者走進國家網信辦的采訪,頻繁被各種事務打斷。第一場采訪在下午,張成剛如約而至。聊起微信,他問記者朋友圈人數,訂閱多少公號。這是職業習慣,足以判斷一名微信用戶被違法信息和謠言騷擾的頻率。他掏出手機,給記者看上面轉來的各種信息,有人向他舉報,有人要他鑒別,內容包括“某導演被傳心梗去世”“獨家揭秘火葬場的尸油去向”。“謠言止于智者”,張成剛認真地說,“可你看這種信息,轉發頻率還挺高”。聊了快40分鐘,他被會議叫走。 第二場采訪是晚飯后。這個時候,國家網信辦辦公室大多還亮著燈,敞著門,“飯后多干5小時”漸成常態。《環球時報》記者問張成剛,現在受理舉報量不減反增,怎么看?“一是載體更豐富,信息基數大了,二是大家依法用網,維權意識高了。”他說,有網民舉報色情低俗信息,堅持不要舉報獎金,“他們說為人父母,應盡義務”。個人舉報侵權的案例也多了,“這特別好,我們管理的初衷就是維護網民權益”。 “使網絡空間清朗起來”是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上首次提出來的。徐豐覺得,國家網信辦好比是服務員,“把地板掃干凈,讓空氣更清新,讓臟東西無處遁形,網絡空間清朗了,網民是最大的受益者”。 張成剛主動向《環球時報》記者提出,多多宣傳讓更多網民參與舉報違法和不良信息,互聯網生態建設需要動員網民的力量。他遞給記者一張舉報中心新印制的招募宣傳單。上面寫道,招募義務監督員,只要年滿18,常與互聯網親密接觸,具備一定網絡知識技能,熟悉相關法律法規,有志于推動互聯網健康發展者,均可加入。 當《環球時報》記者離開國家網信辦時,徐豐也不忘叮囑,“發現問題你可以向我們舉報,你也是網民”。 |
相關閱讀:
- [ 02-05]國家網信辦發布賬戶十條 網上昵稱不得含不良信息
- [ 02-04]國家網信辦發布新規 重拳整治賬號亂象
- [ 02-04]國家網信辦:網易存在嚴重的導向問題
- [ 02-02]網信辦:將制訂個人信息保護法律 居民可三渠道維權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