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大學黨委宣傳部副部長羅永寬:發揮馬克思主義理論對于高校思政課的引領作用
2015-02-07 18:55:59??來源:宣講家 責任編輯:張海燕 周艾連 |
分享到:
|
馬克思主義理論具有學術性與意識形態相統一的鮮明特征,其闡釋科學真理的理論邏輯力量和學術價值,主要體現在其認識世界、改造世界和服務人民的意識形態功能上,具體還突出體現在以研究成果服務于提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科學化水平和支撐高校思政治課教育教學上。新形勢下鞏固馬克思主義在高校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一條重要的路徑依賴,就是全面推進思政課建設體系創新計劃,切實發揮馬克思主義理論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引領作用,使高校思政課教育教學立于堅實的馬克思主義理論依托和學科支撐之上。 馬克思主義理論對于思政課建設具有引領作用,首先體現在馬克思主義理論以其理論解釋力、學術影響力和學科引領力對于思政課建設的支撐作用、指導作用上。為此,須主要做到以下幾點: 其一,從學科對象、學科結構、學科方法、學科功能和人才梯隊等方面入手,全面提升馬克思主義理論一級學科建設的質量,堅持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的科學性、理論宣傳的科學性以及教育教學的科學性。正如馬克思在《〈黑格爾法哲學批判〉導言》中所言,“理論只要徹底,就能說服人”。要以科學的理論武裝人,不斷增強馬克思主義理論自身的解釋力、吸引力、影響力。 其次,主動適應黨的思想理論建設和高校思政課建設的新形勢新需要,尊重馬克思主義理論發展規律和思政課教育教學規律,積極探索適合學科特點的評價體系。評價體系中的關鍵、核心指標既要體現出科學性、客觀性,又要體現出緊扣學科特點和學科功能的導向激勵作用,從而激發馬克思主義理論工作者在學科建設同時也是在思政課教育教學中的主體作用。 其三,增強馬克思主義理論引領哲學社會科學發展的能力。弘揚理論聯系實際的馬克思主義學風,積極主動地與哲學社會科學其他學科進行交流、對話,建立協同中心和對話平臺,以創新的中國學術話語體系主動回應當代社會思潮對于馬克思主義的挑戰。同時,發揮馬克思主義作為科學的世界觀、合理的價值論和有效的方法論的指導作用,充分挖掘、激活人文社科各學科中的豐沛育人資源,有效消解錯誤價值觀念的侵染,形成育人合力。 其四,在全面客觀調研的基礎上,找準當前思政課建設中的真問題和癥結之所在,積極探索并建構新形勢下以教學效果為核心的思政課建設評價體系,深化教學內容體系改革,顯著提升馬工程教材內容轉化為教學內容的效果,與時俱進地推進教學方式和考核方法改革,著力提高思政課的抬頭率和滿意率,使馬克思主義入耳入腦入心,促進知識體系向信仰體系的轉化,真正成為90后大學生的價值信仰。 宣講家評論自2013年3月1日上線以來,受到各界的廣泛關注,歡迎有識之士投稿或提出寶貴意見建議!稿件一經采用,必付稿酬。 宣講家評論征稿郵箱:xuanjiangjia001@163.com |
相關閱讀:
- [ 04-19]福州大學黨委宣傳部部長林志凱: 在全媒體時代發出高校獨特的聲音
- [ 04-19]福建醫科大學黨委宣傳部趙榮欽:網絡媒體應正確吸引、積極引領
- [ 04-19]華僑大學黨委宣傳部副部長趙小波:運用新媒體 掌握話語權
- [ 04-19]福建中醫藥大學黨委宣傳部部長:掌握新技術 讓新媒體為師生服務
- [ 04-19]龍巖學院黨委宣傳部部長黃雪英:構建“一網兩微”新體系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