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委教育工委書記劉希平:守好高校意識形態陣地
2015-02-08 10:55:43? ?來源:中國教育新聞網—中國教育報 責任編輯:唐麗萍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 守好高校意識形態陣地 ?? 浙江省委教育工委書記、省教育廳廳長 劉希平 高校是意識形態工作的前沿陣地,肩負著學習研究宣傳馬克思主義、培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務。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全面加強高校意識形態工作。近期印發的《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宣傳思想工作的意見》,是指導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高校意識形態工作的綱領性文獻。浙江各高校將在中央和省委的堅強領導下,切實增強政治意識、陣地意識、責任意識,進一步提高駕馭意識形態工作的能力和水平,推動各項措施的貫徹落實,為黨和人民守好意識形態陣地和教書育人陣地。 一、切實加強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 意識形態關乎方向、道路、思想、制度。在和平環境,作為執政者,反腐放松會鑄成大錯,意識形態失管同樣會鑄成大錯。高校意識形態狀況對全社會影響極大,必須進一步深化對意識形態工作的認識,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中央的要求上來。在深化認識的過程中,加強對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一是落實到領導責任上。高校黨委書記、校長既要當懂教育的政治家,又要當講政治的教育家,在意識形態工作中把主要責任擔起來,二級學院的黨政主要領導也要擔負起意識形態工作的主要責任。在處理違法違紀的人和事上,學校黨政主要領導要當戰士、不做紳士,旗幟鮮明,直面挑戰,靠前指揮。二是落實到工作部署上。不同的單位、不同的群體有不同的情況,也應有不同的工作辦法。在堅決貫徹中央要求的同時,高校要深入進行分析研究,組織開展師生思想動態跟蹤調查,定期對學校意識形態領域問題進行分析研判,及時發現傾向性、苗頭性的問題,提出對策措施。三是落實到嚴格管理上。不少高校管理存在失之于軟、失之于松的現象。意識形態領域的管理任何時候都不能放松。高校應把“學術研究無禁區、課堂授課有紀律”這一條真正落實好,嚴格課堂教學和宣傳文化陣地的管理,落實領導干部聽課制度,決不給任何錯誤思想觀點提供傳播舞臺。 二、著力提高教師教育引導工作水平 在高校,能否抓好意識形態工作,關鍵看教師隊伍。教師的思想狀態,常常決定了他所教學生的思想取向。從某種程度上講,對學生影響最大的是老師。抓高校意識形態,重點應做好教師的思想工作,尤其是青年教師的思想工作。一是完善教師理論學習制度。加強對教師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培養,讓教師更多地從學校了解中央、省委的相關精神和工作要求,特別是加強意識形態工作的要求,并把這些要求融合于日常的教學中。高校教師應清醒認識自身的角色和肩負的使命,守牢政治底線、法律底線、道德底線,在課堂上該講什么、不該講什么,要用社會責任這桿秤多稱稱。二是加強教師社會實踐。不少教師從學校到學校,對社會不太了解。只是從網絡、刊物書籍中搜索一些例子,講課缺乏生動的社會案例,說服力和感染力不強。應積極構建教師社會實踐載體,通過“百校聯百鎮”等形式,組織教師深入鄉鎮、街道、企業,了解國情、省情、社情,切身感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了解黨和政府的主張、老百姓的愿望。三是推進教師文化建設。加強師德師風建設,推動高校把師德和育人工作表現作為教師考核、崗位聘任、職稱晉升、評優獎勵的首要標準,實行一票否決制。建好教工之家、教師發展中心等,讓每一位教師在校園有場所交流、有育人載體、有成果發布平臺,不斷增強教師的校園文化認同和學院、學科歸屬感。多關心教師的生活和工作,幫助他們多解決一些教學上、科研上的困難。 三、努力把立德樹人落實到學校教育全過程 在高校,意識形態工作一定要落到育人,落實到培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要堅持落細落小落實,將立德樹人落實到學校教育全過程。抓好課堂育人。改進思政理論課教學,突出家國情懷、社會關愛、人格修養等主題。充實教材,組織編寫思政理論課社情教學案例,圍繞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收集生動的故事,編寫故事讀本,供教師、學生在教學和學習中參考。切實落實每一門學科、每一位教師尤其是專業課和專業課教師的育人責任。抓好文化育人。圍繞學生的學習、生活來打造校園文化環境,重點打造教室、寢室、實驗室、圖書閱覽室、食堂等的文化環境,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展示學生的進步成果和追求。抓好大學生文明寢室創建活動,落實干部教師進寢室制度,鼓勵高校創造條件推行書院制、社區制服務和管理,推動心理咨詢和各類黨團活動、社團活動更多地進駐大學生公寓,為大學生的健康成長營造良好的環境。抓好網絡育人。加強學校主題網站建設,包括抓好學校微博、微信、微視頻等新媒體建設、管理,增強網絡話語權。組織教師多形式參與學生微博、微信圈和QQ群,充分發揮網絡的正面引導作用,積極傳播網上正能量。抓好實踐育人。優化實踐教學,倡導和推動學生到農村、企業、軍營和社區去,通過參加勞動、開展志愿服務、進行社會調查等,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多形式感知社會,深化對社情民意的了解,增進對黨和人民的感情。 《中國教育報》2015年2月7日第3版 |
相關閱讀:
- [ 02-07]教育部舉辦“根在基層·情系教育”青春故事匯
- [ 02-06]莆田2015年要為民辦實事15件 涵蓋食品交通住房教育等
- [ 02-06]莆田2015年要為民辦實事15件 涵蓋食品交通住房教育等
- [ 02-06]省農業廳(省委農辦)召開機關廉政教育提醒會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