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經濟進入新常態,傳統發展模式已經告一段落,取而代之的是依靠拉動內需和企業走出去的發展路徑,也由此改變了國際收支的雙順差狀態—— 資本外流是利還是弊 近期,人民幣兌美元匯率持續下跌,2月5日,人民幣對美元即期匯率盤中再度逼近跌停,這已經是最近9個交易日中第7次逼近跌停。國家外匯管理局日前發布的數據顯示,2014年四季度,我國經常項目順差611億美元,資本和金融項目逆差912億美元,遠超過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時的468億美元逆差,創1998年以來的新高。而人民幣貶值、資本和金融項目逆差擴大無疑會帶來國內資本的大量流出。那么,該如何理性看待資本外流的現象?它對中國經濟的影響是利還是弊? “資本外流”的合理性 種種跡象表明中國境內國際資本正在流出。數據顯示,2014年四季度,除了貨物貿易順差1693億美元外,其他項目都出現逆差,外匯儲備資產減少293億美元。 國家外匯管理局國際收支司司長管濤認為,我國跨境資金流動波動加大受人民幣匯率預期分化的影響。“2014年3月份人民幣對美元匯率浮動幅度進一步擴大,匯率雙向波動逐漸深入人心,人民幣匯率預期分化,促使企業結匯意愿減弱、購匯動機增強,并采取了增加外匯存款、減少外匯貸款的財務操作。”管濤表示。 “隨著世界經濟的緩慢復蘇,國際經濟形勢發生此消彼長變化,美聯儲逐步退出量化寬松貨幣政策,美元匯率走強,國際資本大量回流美國,許多新興市場出現了資本外流、本幣貶值的壓力,這對中國也產生了一定影響。”中央財經大學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分析。 應該看到,逆差擴大背后的內因是我國經濟發展模式的轉變。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通過擴大出口換取外匯儲量的經濟發展方式帶來出口和資本的雙順差,人民幣大幅升值。但隨著我國經濟進入新常態,這種傳統模式已經告一段落,取而代之的是依靠拉動內需和企業走出去的發展路徑,也由此改變了國際收支的雙順差狀態。 數據顯示,銀行的外匯存款增加,但境內外匯貸款減少。“這說明外匯存款大部分被銀行用于境外投資,使得外匯由過去央行集中持有變成了市場分散持有,是‘藏匯于民’的過程。”管濤認為。 |
相關閱讀:
- [ 02-06]廈會展業將插上資本翅膀 會展產業基金將在廈成立
- [ 02-04]外匯管理局:去年資本和金融項目逆差創新高
- [ 02-04]審慎品鑒娛樂圈資本盛宴
- [ 01-29]億城投資與漢盛資本合資發展養老產業
- [ 01-29]代表、委員:鼓勵社會資本辦醫 醫保報銷機制也應同步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