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青河縣牧民發現近8公斤天然金塊 撿到“狗頭金” 到底該歸誰 本報烏魯木齊2月8日電 (記者李亞楠)家住新疆青河縣阿尕什敖包鄉牧民定居新村的牧民別熱克·薩吾特,這幾天成了新聞人物——他撿到了大寶貝,可是,這寶貝終究會不會歸他還沒定,各種說法都有,很是熱鬧。 那是在1月30日晚7時左右,別熱克·薩吾特吃過晚飯后,像往常一樣在青河縣境內一處礦區轉悠,突然看到地面上裸露著一塊黃燦燦的東西,上前查看后發現是一塊天然金塊,俗稱“狗頭金”。隨后,他將這塊“狗頭金”帶回了家。 這塊“狗頭金”長約23厘米,最寬處約18厘米,最厚處約8厘米,重達近8公斤,造型獨特,酷似中國地圖。據當地史志辦工作人員稱,這是迄今為止在新疆發現的最大一塊“狗頭金”。 牧民發現“狗頭金”的消息傳出后,引起熱議,評論跟帖不斷。有網友稱這下牧民翻身了,一夜之間發財致富,可以改善改善生活;也有網友擔心這金塊會被政府部門收走,因為“狗頭金”太貴重了,是不是屬于國家? 之前有網友議論中提到,這塊“狗頭金”算不算文物?對此,青河縣文物局工作人員說,所撿物基本上可以確定不屬于文物,只能說它是一種礦產。 據青河縣政府工作人員介紹,2月7日上午,縣政府多部門就牧民發現“狗頭金”一事進行商議。由國土、礦產、公安等部門參加的聯合調查組已前往實地核實情況。此次調查的內容主要是“狗頭金”是不是真金、到底有多重、含金量的成分等多項數據,調查結果將全面回應網民關切。 截至發稿,青河縣官方尚未就這塊“狗頭金”的歸屬作出表態。 碰 撞 誰發現并非必然就歸誰 通常情況下,貴重金屬品很難在地表被發現,需經開采、選礦、提煉等環節才能見廬山真面目。而未經開采即獲取的所謂“富礦”,同樣因為發現、得到于國家的土地之上,其所有權也值得探討,并非必然的誰發現就應當歸誰。《礦產資源法》規定礦產資源屬于國家所有,禁止任何組織或者個人用任何手段侵占或者破壞礦產資源。當然,發現“狗頭金”的牧民應當享有發現權,由此產生的權益應維護。 網友 就好較真 單塊“狗頭金”屬無主物 黃金屬于自然礦物。但在法律概念上,需要厘清礦產品和礦產資源的區別。黃金礦產資源應可規模開采,受國家管理和保護,而僅僅一塊“狗頭金”,并不是礦產資源,屬于民法領域的無主物,根據先占原則,牧民可以取得所有權。 此事引起廣泛關注,背后的問題是如何劃分公法與私法的邊界。金塊歸屬的確定,不屬于公法明確規定的國家所有,應該偏向于鼓勵、保護公民。 中國政法大學教授 李顯冬 政府收繳須給予合理獎勵 認定這塊“狗頭金”的歸屬,信息要公開,程序要合法,要保障發現者表達意見的權利。如果有關部門決定收繳金塊,經濟獎勵的額度一定要合適。像之前陜西小伙撿到戰國青銅劍上交文物部門只獲500元獎勵,肯定會讓人覺得不公平。 新疆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大四學生 李全娜 應保障發現財富的積極性 經常有人在和田一些地方的河里、山上撿到玉石,誰撿到歸誰,沒有聽說撿到玉要上交國家的。這次發現的“狗頭金”和那些偶然被撿到的玉石一樣,僅僅是一塊,不是大規模開采出來的,政府部門不應該貿然收歸國有,而應正確理解法律的立法本意,保障人們發現財富、創造財富的積極性。 烏魯木齊市民 申先生 |
相關閱讀:
- [ 02-06]牧民撿到的狗頭金歸誰所有?
- [ 09-27]福州一物業要向養犬戶收“狗頭費” 無法可依
- [ 05-25]廈門:司機夜開快車懷里竟抱著狗 狗頭多次探出窗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