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武漢2月9日電 題:黑惡伏法 正義終至—寫在劉漢劉維等五人死刑執行之際 新華社記者 經過一審、二審、死刑復核等法律程序后,特大黑社會性質團伙組織頭目劉漢、劉維和主要成員等五人9日被執行死刑。 黑惡伏法,正義終至。這標志著劉漢特大黑社會性質組織的徹底覆滅,也充分彰顯中央依法治國、打黑除惡的堅定信念和堅強決心。 血腥掠奪 黑惡伏法 最高人民法院復核認為:劉漢組織、領導黑社會性質組織、參與實施故意殺人犯罪,犯罪性質極其惡劣,主觀惡性極深,后果和罪行極其嚴重,且拒不認罪、悔罪,應依法懲處并數罪并罰…… 經過法庭審理,劉漢等人血腥掠奪、斂取黑金的累累惡行被公之于眾:籠絡豢養“打手隊伍”長期為非作惡,制造多起命案造成8人死亡;壟斷當地賭博游戲機等行業,以商養黑、以黑護商;不僅獲得“政協常委”“奧運火炬手”等政治光環,還頻頻以金錢鋪路拉攏官員。 據辦案人員介紹,劉漢特大黑社會性質組織擁有數十名積極參與者,20支各類槍支和大量刀具,可支配資產上百億元。其涉案人數之眾,組織分工之嚴密、作案手段之兇殘、斂財方式之猖獗,很多情景“在黑幫電影中才會出現”。 劉漢等人被執行死刑后,一些受害家庭聞訊倍感慰藉。四川彭州居民周厚蓉曾出庭指證劉維指使殺害其弟周政。周厚蓉說,劉漢劉維等人落網前,只能給弟弟上墳燒紙刀紙槍,讓他在陰間報仇。“羊年來臨前劉漢劉維被執行死刑的消息,不僅弟弟能在地下瞑目,一家人也能安心過個像樣的春節”。 自上世紀90年代起,劉漢開辦的企業在綿陽市游仙區小島村開發房地產,因拆遷補償等問題與村民發生激烈沖突。小島村民表示,劉漢、劉維被執行死刑,一方面印證“惡有惡報”;另一方面說明,無論多么猖狂,只要觸犯法律,與人民為敵,終將受到法律的嚴懲。 縝密取證 罰當其罪 從2013年初對劉漢黑惡組織開始圍剿,到劉漢等人被執行死刑,這起特大黑社會性質組織犯罪的偵查、起訴、一審、二審、死刑復核等工作,前后歷時兩年多。 面對案情涉及面廣、跨度時間長等重重挑戰,司法機關在辦案各環節,秉持忠于事實、忠于法律的司法理念和法治精神,讓案件辦理經得起社會監督和歷史檢驗: 偵查階段中,公安民警輾轉千里,連續苦戰,將團伙主要成員全部抓獲歸案,用真情打消群眾顧慮,獲取上千份證言;審查起訴時,檢察機關倡導“細節決定成敗”,共制作閱卷筆錄近400余萬字,確保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庭審現場,舉證質證,控辯激烈交鋒,通過抽絲剝繭,法院逐項查實被控罪名,依照“罪刑相適應、罰當其罪”公正判決。 6名嫌犯在公安機關報捕時,因證據不足不予批捕;多名經濟困難的被告人,通過法律援助被指定辯護律師;部分被告人存在的立功、自首情節,經補充查證后,在審判中得到充分考慮;劉漢患有痔瘡和耳疾,庭審中為他備有軟墊,允許他戴助聽器出庭,一系列保障人權、文明司法的點滴舉措,保障公正司法的同時,贏得訴訟參與方和社會各界的稱贊。 公開開庭審理環節,一審歷時17天,二審歷時6天,劉漢劉維等黑社會性質組織的組織特征、經濟特征、行為特征、非法控制特征等被一一鎖定,絕大多數被告人當庭認罪、部分認罪或悔罪。 2014年5月23日,劉漢、劉維、唐先兵、張東華、田先偉5名被告人一審被判處死刑,其余31人分別獲刑。2014年8月7日,二審宣判,維持一審對劉漢、劉維等人的死刑判決。 湖北省刑法學研究會副會長劉之雄表示,從法院認定的事實看,劉漢指使、縱容、認可其組織、領導的黑社會性質組織成員實施故意殺人犯罪,致多人死亡,手段殘忍,主觀惡性極深,社會影響極其惡劣,依法應當判處死刑。 鏟除土壤 推進法治 劉漢最后說:“希望我的案子讓世人警醒。”黑惡最終伏法、各界拍手稱快的背后,劉漢特大黑社會性質組織案也給人留下深深的思考。 “認為‘錢權關系大于法’,追崇暴力文化,崇尚‘叢林法則’。”據辦案人員介紹,長期以來,劉漢等人在“白道”上能量異常,在“黑道”上呼風喚雨,讓組織成員眼中沒有法律概念,只有“哥老倌”的命令。 相關業內人士指出,劉漢等人橫行20多年,背后折射當前個別地方法治建設中,存在的法治建設“缺鈣”、法治信仰“缺氧”、公權約束“缺鐵”等問題,成為不法分子搞錢權交易、紅黑勾結等社會“毒瘤”滋生的土壤。 業內專家指出,劉漢案也警示,當前改革已經進入攻堅期、深水區,唯有加快推進法治建設,完善法治體系,才能從根本上防止“特殊公民”再次出現;唯有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手段,才能努力實現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 |
相關閱讀:
- [ 12-06]揭秘檢察機關辦理劉漢案過程:接待律師200余人次
- [ 11-04]第五屆“我最喜愛的人民警察”評選結果揭曉 偵辦劉漢案專案組榜上有名
- [ 05-24]各界評價劉漢案:打黑除惡政府有決心群眾有信心
- [ 04-22]劉漢案查辦始末:特警包高鐵車廂押解團伙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