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入職的小許覺得,跑步就像一場微電影,時刻都在生活的熒屏里變著花樣地播放著。 “早晨路過公園時,就能看到老爺爺、老奶奶在草坪旁慢跑,我也要一溜兒小跑地坐地鐵去上班;中午吃完飯,我的同事們就跟說好了似的,紛紛在單位大廳里暴走,或者在跑步機上狂跑,那熱情勁兒大概要持續一個小時;晚上偶爾出來遛個彎兒,也能看見愛鍛煉的年輕人像陣風一樣從身邊掠過;刷個朋友圈吧,竟是記錄跑步成績的計步器軟件截圖;周末看個電視吧,不是《奔跑吧兄弟》就是《極速前進》,好像收視率高的綜藝節目也是‘跑’贏的。” 小尹的朋友也說:“從來沒有置身于這么動感的生活中,這種改變好像一夜之間就發生了,從不愛鍛煉的我也想去跑步了。” 跑步的魔力,正讓越來越多的人為之傾心,在馬路邊、健身房或任何一個可以走動的場地,都能看到他們全情投入、揮汗如雨的身影。記者近日采訪了多位“跑步迷”,從中選出四個較有代表性的故事,曬一曬跑友們別有滋味的跑步人生。 跑步幫我 徹底戰勝了病痛 姓名:汪崇明 年齡:76歲 職業:退休公務員 只要陪汪崇明到公園慢跑一圈,會發現很多晨練者都要湊過來親切地招呼一聲“汪老”。這一是因為汪崇明是一位七旬老翁,二是因為他與馬拉松的奇緣已經在跑友圈小有名氣。 如果到汪老的家中看一看,就會被桌子上那整齊擺放的十七枚馬拉松紀念獎牌所吸引。那些或圓或方的小小獎牌,記錄著汪老從68歲開始,17次參加馬拉松比賽,每次都跑完全程的汗水與毅力。 “中年的時候啊,我得了大葉性肺炎,常常看病住院,再加上上有老下有小的,我的情緒總是不太好。還記得難過的時候,我一個人在馬路上不停地走,剛開始只是走了一會兒就要歇著了;慢慢地,走路的時間越來越長,也不覺得累了。這讓我有了鍛煉的想法。”從1998年開始,汪老每天堅持早晚鍛煉兩個小時,鍛煉的方式也逐漸從快走變成了慢跑。這個習慣的養成,不僅讓汪老的身體情況顯著好轉,也使他在2007年頭一次參加馬拉松比賽就一鳴驚人。 “報名馬拉松本來只是為了參與一下,我沒想到自己竟跑完了全程!中間也有好幾次累到想放棄,但我發現,跑馬拉松就是輕松一陣,累一陣,只要熬過了這段累的時候,就又覺得自如了。”那一年,汪老已經68歲,跑完全程的成績卻比賽會規定的6小時還少了近兩個小時,超過了不少年輕人。“全程有42公里呢!到終點時心里別提多高興了!” 靠著一股不放棄的信念,汪老竟然在7年內先后到北京、上海、廈門等城市參加了17場馬拉松比賽,且每場比賽都在規定時間內跑完全程。如今,汪老已經對馬拉松比賽有了深厚的感情,雖然他每天仍堅持鍛煉,但在2013年北京馬拉松之后便不太想再參加比賽。“現在年齡確實大了一些,如果再參加一場比賽卻在中途退出了,我會很傷心的。”汪老把獎牌全掛在脖子上,對記者說:“跑步讓我徹底戰勝了以前的病痛,而且我還比從前開朗多啦!” |
相關閱讀:
- [ 02-11]三明30輛全新出租車被閑置一年 將樂一老人無證行醫接骨 致男子死亡
- [ 02-11]三明一老人無證行醫接骨 致男子失血性休克死亡
- [ 02-11]三明將樂縣一老人無證行醫接骨 致男子死亡
- [ 02-10]三明泰寧古稀老人走失4年 警民聯手跨省救助
- [ 02-10]永安一老人迷途17天昏倒 路人好心多方攜手相助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