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反恐任重道遠:老牌恐怖組織未除新面孔猖獗
2015-02-12 20:51:20?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陳瑋 李艷 |
分享到:
|
國際反恐形勢風起云涌,“老牌”恐怖組織威脅未除,一些“新面孔”活動猖獗;恐怖主義在全球有蔓延趨勢,且手段越來越殘忍。 當前,影響世界安全的恐怖組織有哪些?不同國家對“越反越恐”有何看法?國際社會對恐怖威脅的新挑戰進行認真思考或有助于找到應對措施。 阿富汗:亂象叢生 美國等西方國家2001年發動阿富汗戰爭,推翻塔利班統治。然而,歷經十多年的戰爭,塔利班仍然是阿富汗最大的極端武裝。 而且,極端組織“伊斯蘭國”正在向阿富汗滲透。2014年底陸續有媒體爆出“伊斯蘭國”在阿富汗吸收人員,甚至有部分塔利班武裝宣布向其“效忠”。 阿富汗動蕩的根源,在于國內各派勢力難以協調統一,同時也隨國際風云而變換。阿富汗問題若想進入良性軌道,需要各方付出耐心與不懈努力。 巴基斯坦:任重道遠 巴基斯坦多年來恐怖陰霾不散。2014年上半年巴政府與塔利班和談期間,暴力恐怖活動有所減少,但隨后雙方談判破裂,安全形勢驟然惡化。 自2014年下半年起,巴恐怖分子進行了瘋狂反撲,且襲擊的目標有從針對政府轉向無辜百姓的趨勢,這無疑會加劇社會的恐慌情緒。 巴基斯坦鏟除恐怖威脅,需要標本兼治,在國內要努力發展經濟,重視教育,化解宗派矛盾,創造和諧包容的氛圍;同時,需要國際社會的支持。 伊拉克:需要團結與改革 伊拉克恐怖活動盛行源自國內各派別在政治、宗教、社會和民族等領域根深蒂固的分歧。自2003年美國入侵伊拉克以來,當地產生了大量反美、反政府的極端組織,導致伊拉克的反恐形勢異常復雜。 伊拉克當前最大的安全威脅非“伊斯蘭國”莫屬,該組織與伊拉克軍隊、庫爾德武裝和伊拉克民兵組織進行著持續戰斗,雙方各有勝負,戰事呈膠著狀態。 巴格達大學政治學教授易卜拉欣·阿馬里說:“伊拉克政府當前最迫切的任務就是團結伊拉克各個派別,這些主要的政治派別之間應該求同存異,互相安撫對方,釋放尋求合作的積極信號。” 敘利亞:空襲無法達到目的 自2014年6月以來,“伊斯蘭國”占領了敘利亞東部大片領土,而敘政府受自身力量所限,無法單獨對其發起大規模攻勢。 去年9月,美國總統奧巴馬宣布對“伊斯蘭國”實施系統性空襲,同時組建一個廣泛的打擊“伊斯蘭國”國際聯盟。幾個月來,空中打擊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伊斯蘭國”在敘利亞的發展,但并沒有傷其筋骨。 分析人士認為,空襲的做法有局限性,敘反恐需要相關各方齊心協力,不能像美國那樣存有既打擊恐怖組織,又不愿幫助敘政府的心態。事實上,一旦敘利亞內部爭端通過和平方式化解,將有助于組建更有效的打擊“伊斯蘭國”聯盟,為鏟除這一恐怖毒瘤增加可能。 也門:反恐需先除貧 1月初,位于法國巴黎的《沙爾利周刊》雜志社遭武裝分子襲擊,12人死亡,也門境內的“基地”組織阿拉伯半島分支隨后宣布對此負責。在也門國內,年末年初短短一個月里已發生3起恐怖襲擊,造成100多人死亡。 分析人士認為,經濟凋敝、社會動蕩、部落強勢導致也門成為“基地”組織發展壯大的溫床,經過多年的經營,“基地”組織阿拉伯半島分支已經融入到也門當地部落中。 也門政府數年來對“基地”組織進行了多輪清剿行動,但收效甚微。想要根除“基地”組織,必須首先消除貧困,斬斷極端思想產生的根基。 尼日利亞:找到源頭才能根除 尼日利亞因極端組織“博科圣地”的肆虐而屢屢成為國際輿論關注的焦點。該組織自2010年起在尼日利亞等地制造了多起震驚世界的事件。 “博科圣地”行蹤隱蔽,活躍在尼日利亞與乍得交界的森林地帶,伺機發動襲擊。一些分析人士認為,不排除“博科圣地”存在幕后支持者,其目的在于向尼日利亞政府施加壓力。 鑒于多種原因,徹底鏟除“博科圣地”難度較大。非洲打擊恐怖要多管齊下,從發展經濟、消除種族與宗教隔閡等方面出手,國際社會、特別是發達國家在這方面應承擔義不容辭的責任。(執筆記者:趙悅、劉健,參與記者:陳杉、王玉、張琪、陳序、楊臻、劉陽、劉萬利、商英俠、楊旸) |
相關閱讀:
- [ 02-12]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國際研討會在泉州開幕 尤權:福建是重要的東方起點
- [ 02-12]莆田國際油畫城油畫原創創新轉型:原創是生命力
- [ 02-12]海絲國際研討會舉行圓桌會議
- [ 02-12]保利香檳國際“金羊賀歲鬧香檳”第二波即將溫馨來襲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