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奇葆:揚帆海上絲路 實現共贏發展
2015-02-13 11:20:00? ?來源:經濟日報 責任編輯:陳瑋 李艷 |
分享到:
|
女士們、先生們、朋友們, 今天的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是從歷史中走來的。前不久,我到中國國家博物館參觀“絲綢之路”展覽,“碧波中的帆影”板塊濃墨重彩地介紹了古代海上絲綢之路商貿交流盛況,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面對一件件文物展品,我仿佛看到了海上絲綢之路千舸競發、云帆蔽日的壯闊景象,仿佛聽到了解纜起航、驚濤拍舟的歷史回聲。 早在2000多年前,中國漢朝就派出船隊遠航南海和印度洋,打開了中國與世界各國海上往來的大門,標志著海上絲綢之路的發端。從此以后,滿載著中國的絲綢、瓷器、茶葉等精美物品和與世界文明對話的美好意愿,一路向南、向西,活躍了沿線各國經濟,傳播了中華文明,同時也帶回了沿線各國的香料、藥材、玻璃和思想文化等文明成果。中國元代杰出的民間航海家汪大淵兩次從泉州出海,遍訪菲律賓諸島、文萊、加里曼丹、爪哇及印度洋諸地,歸國后寫下了他的身歷親見,使當時的中國人得以真實了解各國的山川、土俗、風景和物產。阿拉伯民間故事集《一千零一夜》,記載了辛巴達七次遠航海上絲綢之路的故事,他最后一次航海到達中國,并在中國成家立業,生活了27年。在當時的中國閩南地區,家家戶戶都有“雞公碗”,公雞、芭蕉和鮮花的圖案,寓意著勤勞致富、家庭興旺。通過海上絲綢之路,“雞公碗”漂洋過海,成為東南亞國家人民喜愛的日常生活用品,也成為中國與沿線各國人民友好往來的歷史見證。古代海上絲綢之路把中國和沿線各國緊緊聯系在一起,創造了人類交流交往、文明互鑒的不朽傳奇。 古老海上絲綢之路興盛發展的歷程,帶給我們很多重要啟示: 一是遼闊的海洋可以成為連接彼此的紐帶。海洋曾經是人類交流的巨大障礙,但是中國人民和沿線各國人民懷著相同的夢想,用勇氣、智慧和堅韌,劈波斬浪、篳路藍縷,共同打開了友好交往的大門,使遙遠浩瀚的大海沒有成為各國人民心靈的阻隔,反而成為連接沿線各國人民的友好紐帶,實現了跨越無際海洋的握手。 二是文化的交流可以促進生產力的發展。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中國和沿線各國人民都創造了輝煌燦爛的文明。海上絲綢之路為各國人民相互學習、相互借鑒提供了條件,推動了不同文明在相互影響中融合演進。通過海上絲綢之路,中國的造紙術、指南針、印刷術、火藥等四大發明傳向世界,同時也把國外的發明創造和生產技術帶回中國,有力推動沿線各國經濟社會發展進步。 三是和平的環境可以創造共同繁榮的機遇。沿著海上絲綢之路,中國以和平友好的姿態,走向海洋、走向世界。600多年前,中國航海家鄭和先后七次率船隊遠航太平洋和西印度洋,到訪30多個國家和地區,沒有占領一寸土地,遍撒了和平友誼的種子、收獲了繁榮發展的果實。東南亞、南亞、西亞、非洲、歐洲沿線各國人民廣泛參與,友好交往,守望相助,實現了海上絲綢之路持續幾個世紀的繁榮興盛。 女士們、先生們、朋友們, 海上絲綢之路是沿線各國人民共同走出來的,它凝結的“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的絲路精神,是人類社會的共同財富,值得我們倍加珍惜。今天,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各國情感交融、利益交匯,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要堅持和弘揚絲路精神,樹立開放發展、合作發展、共贏發展的理念,向前展望、凝心聚力,使這條綿延兩千年、跨越亞非歐,曾經創造無數財富、凝聚各國人民友誼的海上絲綢之路,重現昔日輝煌,增進人民福祉。為此,我提出以下倡議: 第一,共同建設開放包容的互信之路。互相尊重、互相信任,是友好合作的前提和基礎。世界上沒有放之四海皆準的發展模式,也沒有唯一不變的發展道路。我們要樹立開放包容的態度,充分尊重彼此自主選擇社會制度和發展道路的權利,尊重各自推動經濟社會發展、改善人民生活的探索和實踐。我們要相互支持、求同存異,充分考慮相關各方不同利益訴求,團結協作、同舟共濟,共同維護地區發展穩定大局。中國秉持“親、誠、惠、容”的周邊外交理念,愿同沿線各國真誠相待、友好相處,攜手在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上破浪前行。 第二,共同建設互利合作的共贏之路。“計利當計天下利”。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將為沿線國家創造最大的合作機遇、實現最多的共同利益。沿線各國經濟發展水平不同,生產要素和資源稟賦各異,經濟互補、命運與共。我們應當珍惜機遇、抓住機遇,統籌自身利益與共同利益的關系,深化貿易投資合作,擴大利益匯合點,讓合作成果更多惠及沿線各國人民。我們要積極推進互聯互通建設,發展好海洋合作伙伴關系,在更大范圍、更高水平、更深層次上實現開放、融合,為沿線各國發展增添新動力、注入新活力。 第三,共同建設和諧共處的和平之路。和平猶如空氣和陽光,受益而不覺,失之則難存。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需要有和平保駕護航。中國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堅持和積極踐行正確義利觀,講信義、重情義、揚正義、樹道義。中國無意與任何國家一爭高下,堅持以和平方式、外交手段解決爭端,反對動輒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脅,反對以一己之私挑起事端、激化矛盾,反對以鄰為壑、損人利己。中華民族血液中沒有侵略他人、稱霸世界的基因,中國人民不接受“國強必霸”的邏輯。我們愿同沿線各國一道,共謀和平、共護和平、共享和平,讓和平的陽光永駐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 第四,共同建設文明互鑒的友誼之路。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鑒而豐富。海上絲綢之路,既是重要的商貿通道,也是獨特的文化走廊。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要堅持經濟合作和人文交流共同推進,積極開展跨國界、跨時空、跨文明的交流互鑒活動,促進各國人民相互了解和理解、相互支持和幫助。要加強沿線各國治國理政理念和實踐經驗的交流,推進科技、教育、文化、體育等領域交流合作,使各國人民之間的友誼之樹常青。中國政府將一如既往,積極開展與沿線各國在人文領域的交流和合作。 第五,共同建設對接夢想的圓夢之路。古老的海上絲綢之路始終承載著沿線各國人民過上美好生活的夢想,這是千百年來海上絲綢之路繁榮興盛的不竭動力。今天,中國人民正在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沿線各國也都在為實現國家發展振興、人民富裕幸福的夢想而努力。中國夢是每一個中國人追求幸福的夢,是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夢。中國夢與世界各國人民的美好夢想是相通的,實現中國夢給世界帶來的是機遇而不是威脅。我們愿意把中國夢與沿線各國人民的美好夢想對接起來,一起追逐夢想、實現夢想,各美其美、美美與共,讓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成為沿線各國人民實現夢想的重要支點。 女士們、先生們、朋友們, 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是沿線各國的共同事業。實現這一美好藍圖,需要各方的誠意、決心、智慧和行動。這次國際研討會的舉辦,為各國政界、商界、學界和媒體人士,提供了一個相互交流、碰撞思想、共同展望、推進合作的平臺。希望在座各位暢所欲言,發表真知灼見,為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貢獻智慧和力量。祝研討會圓滿成功! |
相關閱讀:
- [ 02-13]李肇星盛贊泉州人很幸福 劉奇葆談"一帶一路":沿線國有望分享中國紅利
- [ 02-13]21世紀海絲之路國際研討會召開 劉奇葆發表主旨演講
- [ 02-13]劉奇葆談“一帶一路”:沿線國有望分享中國紅利
- [ 02-13]21世紀海絲高峰論壇舉行 劉奇葆提五點倡議
- [ 02-13]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高峰論壇舉行 劉奇葆提五點倡議
- [ 02-12]劉奇葆出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國際研討會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