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憶插隊:我把自己當做一個延安人
2015-02-14 12:58:24??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孫勁貞 孫勁貞 |
分享到:
|
1.知青生活要過“四大關” “一是跳蚤關。在城里,從未見過跳蚤,而梁家河的夏天,幾乎是躺在跳蚤堆里睡覺,一咬一撓,渾身發腫。但兩年后就習慣了,無論如何叮咬,照樣睡得香甜;二是飲食關。過去吃的都是精米細面,現在是粗糲的雜糧,可不久我便咽得下,吃得香了,直到今日,我對陜北鄉村的飯菜還很有感情,就拿酸菜來說,多時不吃還真想它;三是勞動關。剛開始干活時,我掙6個工分,沒有婦女高。兩年后,我就拿到壯勞力的l0個工分,成了種地的好把式;四是思想關。這是最重要的,我學到了農民實事求是,吃苦耐勞的精神。同時,鄉親們也逐漸把我看作他們中的一分子。” ——摘自《習近平:我是黃土地的兒子》,刊登于《西部大開發》2012年09期 2.農村插隊從修身開始 “我到農村插隊后,給自己定了一個座右銘,先從修身開始。一物不知,深以為恥,便求知若渴。上山放羊,我揣著書,把羊栓到山坡上,就開始看書。鋤地到田頭,開始休息一會兒時,我就拿出新華字典記一個字的多種含義,一點一滴積累。” ——2013年5月 4日,習近平在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與各界優秀青年代表座談 3.延安是我人生的一個啟程點 “我把自己當做一個延安人,因為這是我人生的一個啟程點,也是在我人生最需要各方面幫助的時候,延安人民向我伸出了無私的幫助之手。我現在的很多基本觀念和基本特點,也是在延安形成的,所以我理所當然地把自己看作是延安人。” ——2004年習近平接受延安電視臺《我是延安人》欄目專訪時說 4.農村基層鍛煉是一筆寶貴財富 “農村基層是一個鍛煉人的平臺,這種鍛煉是人生中寶貴的一筆財富。我自己當年也在農村基層干過。農村基層的工作經歷是人生的一個坐標,有了這個經歷,就更清楚地知道什么是群眾、如何尊重群眾,知道什么叫實事求是、如何尊重事實。” ——2008年10月15日,習近平在江西省贛縣茅店鎮洋塘村羅坑社區活動中心與大學生村官交流 5.艱難困苦能夠磨練意志 “艱難困苦能夠磨練一個人的意志。七年上山下鄉的艱苦生活對我的鍛煉很大,后來遇到什么困難,就想起那個時候在那樣的困難條件下還可以干事,現在干嘛不干?” ——摘自《習近平:我是黃土地的兒子》,刊登于《西部大開發》2012年09期 6.陜西是根,延安是魂 “陜西是根,延安是魂。我69年插隊到延安,75年離開,在延安的很多事情歷歷在目,現在的思維行動也都和那個時候有關聯,就像是詩人賀敬之說的那樣‘幾回回夢里回延安’。” ——2008年3月9日,習近平參加第十一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陜西代表團的全團審議 7.我的黃土情結 “上山下鄉的經歷對我們影晌是相當深的,形成了一種情結叫“黃土情結”。在遇到困難時想到這些,就會感到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 ——摘自《習近平:我是黃土地的兒子》,刊登于《西部大開發》2012年09期 8.我永遠是黃土地的兒子 “15歲來到黃土地時,我迷惘、彷徨;22歲離開黃土地時,我已經有著堅定的人生目標,充滿自信。作為一個人民公仆,陜北高原是我的根,因為這里培養除了我不變的信念;要為人民做實事!無論我走到哪里,永遠是黃土地的兒子。” ——摘自《習近平:我是黃土地的兒子》,刊登于《西部大開發》2012年09期 (據“新華社發布”客戶端)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