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部負責人就全面深化公安改革有關情況答記者問
2015-02-15 13:07:57?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孫勁貞 孫勁貞 |
分享到:
|
人民群眾對安全和公正的期待是我們的奮斗目標 ——公安部負責人就全面深化公安改革有關情況答記者問 《關于全面深化公安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框架意見》和相關改革方案,已經中央審議通過,即將印發實施。日前,公安部負責人就全面深化公安改革的有關情況回答了記者提問。 問:為什么要全面深化公安改革?有什么重要意義? 答:改革因時代要求而推進。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從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全局出發,提出并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的戰略布局。這一戰略布局的展開,對公安工作和公安隊伍建設都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要推動公安事業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開創新局面、取得新發展,必須抓住機遇、深化改革。 改革也由問題倒逼而產生。當前,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隨著社會動態化、信息化帶來的巨大變化,公安工作和公安隊伍建設出現一些不適應的問題。這些不適應,既有思想理念上的滯后,也有能力素質上的差距,既有體制機制上的制約,也有警務保障上的不足。要破解這些長期困擾和影響公安工作發展進步的難題,必須迎難而上、改革創新。 全面深化公安改革更是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關心的結果。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等中央領導同志多次聽取公安工作匯報、研究公安工作,并就深入推進公安改革、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的公安工作和公安隊伍建設作出重要指示。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的領導下,在中央司法體制改革領導小組的指導下,公安部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經深入調研論證、廣泛征求意見,研究起草了《意見》和方案稿。習近平總書記先后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會議、中央政治局常委會議,研究審議公安改革《意見》和方案,明確了全面深化公安改革的指導思想、目標任務、基本原則、政策措施和工作要求,為全面深化公安改革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重要遵循。 可以說,全面深化公安改革,是適應時代新發展和人民新期待的必然要求,是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的必然要求,是激發公安隊伍生機活力、提升公安機關戰斗力的必然要求,事關國家長治久安,事關廣大人民群眾切身利益,事關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對于建設平安中國、法治中國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問:我們注意到這是中央首提“全面深化公安改革”,這次改革與以往改革相比有什么不同? 答:改革開放以來,全國公安機關積極適應經濟社會發展要求、主動順應人民群眾期待,不斷推進公安工作改革創新。比如,在警務運行方面健全完善了110警務指揮機制、治安巡邏防控機制、打擊犯罪工作機制和警務合作機制;又如,在治安、戶籍、邊防、消防、出入境、交通等行政管理方面進行改革探索,出臺了一系列便民利民措施,受到了廣大人民群眾的歡迎。與以往改革相比,這次改革主要有三個特點:第一,這是一次全面系統的改革。根據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部署要求,經深入調研論證出臺了“一攬子”改革舉措,包括7個方面的主要任務、100多項具體措施,幾乎涵蓋了公安工作和公安隊伍建設的各個層面、各個領域,既有公安管理體制的改革、又有警務運行機制的完善,既回應了人民群眾的期待、又回答了基層關注的問題,既務實解決當前突出問題、又注重推動公安事業長遠發展。第二,這是一次綜合配套的改革。是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一項重要內容,是深化司法體制和社會體制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改革的一個重要特點,是更加注重從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全局高度進行宏觀思考、頂層設計,更加注重與相關部門、相關領域的改革統籌配套、協同推進,確保各項改革舉措良性互動、相互促進。其中不少重大舉措,需要有關部門共同發力、綜合施策,配套出臺相關政策措施。第三,這是一次觸及根本的改革。這次改革聚焦問題、觸及根本,對一些多年積累下來的制約公安工作發展進步的深層次、老大難問題進行了破題,不僅是對管理體制、運行機制、警務保障的改進和完善,也是對各級公安機關和廣大公安民警責任、權利、義務的規范和調整。要確保改革沿著既定的路線圖和時間表推進,需要全國公安機關上下一心,以“啃硬骨頭”和“釘釘子”的精神扎實推進,努力形成改革合力、發揮整體效應。同時,公安機關許多社會管理方面的改革也需要全社會廣泛參與、大力支持。 問:請問全面深化公安改革總的考慮是什么?改革的重點有哪些? 答:全面深化公安改革的總體考慮是,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緊密結合公安機關是人民民主專政重要工具、人民警察是武裝性質國家治安行政力量和刑事司法力量的性質特點,緊緊圍繞維護社會大局穩定、促進社會公平正義、保障人民安居樂業的職責任務,著眼能力建設,創新體制機制。為此,明確了全面深化公安改革的總體目標:完善與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相適應的現代警務運行機制和執法權力運行機制,建立符合公安機關性質任務的公安機關管理體制,建立體現人民警察職業特點、有別于其他公務員的人民警察管理制度。到2020年,基本形成系統完備、科學規范、運行有效的公安工作和公安隊伍管理制度體系,實現基礎信息化、警務實戰化、執法規范化、隊伍正規化,進一步提升人民群眾的安全感、滿意度和公安機關的執法公信力。上述目標,既與黨和國家“四個全面”的戰略布局相符合,又與公安部黨委關于大力推進“四項建設”的思路相銜接。同時,提出了改革的七項主要任務,即:健全維護國家安全工作機制,創新社會治安治理機制,深化公安行政管理改革,完善執法權力運行機制,完善公安機關管理體制,健全人民警察管理制度,規范警務輔助人員管理。 我們考慮,全面深化公安改革,關鍵是要緊緊抓住影響人民群眾安全感和滿意度的突出問題,緊緊抓住影響公安機關執法公信力和戰斗力的關鍵環節,把改革的指向聚焦到著力完善現代警務運行機制、提高治安防控水平和治安治理能力上,聚焦到著力推進公安行政管理改革、提高管理效能和服務水平上,聚焦到著力建設法治公安、提高公安機關執法水平和執法公信力上。 問:保民平安是公安機關的根本職責,這次改革就進一步提升群眾安全感有哪些舉措? 答:平安是極重要的民生。全面深化公安改革圍繞建立更加注重源頭預防、綜合治理的社會治安治理模式的要求,就進一步創新社會治安治理機制,建立健全治安管理防控、懲防犯罪工作、國際警務合作、情報信息主導警務等機制作出了一系列部署。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建立現代警務運行機制,提升有效打擊犯罪的能力。要通過改革,建立以情報信息為主導、動態勤務為依托、警務合作為支撐、專業規范為特征的現代警務運行機制,使警務部署更具科學性、巡邏防控更具針對性、偵查破案更具精確性、警務合作更具實效性。二是創新立體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提升有效控制犯罪的能力。要通過改革,健全點線面結合、網上網下結合、人防物防技防結合、打防管控結合的立體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實現防控全時空、全天候、全覆蓋。要進一步增強防控體系的系統性、整體性,著力形成防控體系的合力;進一步增強防控體系的協同性、實效性,著力提升防控體系的效率;進一步增強防控體系的基礎性、源頭性,激發防控體系每個單元的活力。三是推進社會征信體系建設,提升有效預防犯罪的能力。要通過改革,加快推進國家人口基礎信息庫建設,積極搭建部門共享、高效運轉的信息平臺,有效預警預防違法犯罪;加快建立以公民身份號碼為基礎的公民統一社會信用代碼制度,推動建立違法犯罪記錄與信用掛鉤等制度,發揮信用監督、威懾和懲戒作用,積極促使公民自覺守法遵法;健全重點物品、重點行業安全監管機制,實現快遞、物流、網購等行業實名登記等安全監管制度,完善犯罪信息通報機制,努力做到讓失信者、違法者依法受到有效監管和制約。(記者 鄒偉) |
相關閱讀:
- [ 02-11]被舉報的公安分局局長到底是何面目?
- [ 01-21]抓誰不抓誰 公安能否說了算
- [ 12-19]“公安+城管”執法值得期待
- [ 10-29]牢記公安為民的莊嚴承諾
- [ 05-20]“贊助”公安讓基層計生工作變味
- [ 05-08]公安疑勾連駕校該好好查查這筆糊涂賬
- [ 08-23]為了“公安形象”就按下“警察摔嬰”?
- [ 05-20]天壇非法捕鳥,森林公安擔主責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