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名小朋友在赤溪村村頭玩耍(2月13日攝)。新華社記者 張國俊 攝 新華網福州2月14日電(記者涂洪長)從“溫飽難、行路難”的貧困村到“百姓富、生態美”的旅游小康村,閩東赤溪畬族村30年來的滄桑變化,是新時期少數民族地區團結奮進、擺脫貧困的一個縮影。 從數量上看,畬族群眾不到赤溪村總人口的一半,而整個閩東地區畬族人口比例也在7%以下。無論人口多少,各個民族都是中華民族大家庭的一員,推動落后民族地區加快發展、脫貧致富,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題中之義。 扶貧先要扶志。面對貧困,需要轉變思想觀念,摒棄“等、靠、要”的思想,增強自尊心、自信心和進取心。赤溪的良好發展就在于當地干部群眾堅持和發揚了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精神,凝聚起了發展共識,激發出了發展動力,走出了一條堅實積累、自我發展、共同致富的擺脫貧困之路。 赤溪村30年的扶貧開發之路,經歷了從送錢送物的救助性扶貧、整村搬遷換地發展和旅游產業發展帶動三個階段,前兩個階段因為沒有解決好“錢從哪來、人往哪去”的問題而收效緩慢。這就說明,貧困地區要拔掉窮根,不僅要在政策、項目、資金上給予傾斜,更要在產業扶持、基礎配套、條件改善、人才培訓等方面加大力度,做到“授人以魚”與“授人以漁”并舉,輸血幫扶與造血強身相結合。 “一個都不能少、一個都不能掉隊”是莊嚴承諾,更是嘹亮號角。期待各地能以“時不我待”的擔當精神和“功成不必在我”的恒心毅力,創新工作思路,加大工作力度,啃下少數民族脫貧致富這塊硬骨頭。 |
相關閱讀:
- [ 02-15]“愛心奶奶”捐款金額逾百萬 深入山區扶貧濟困
- [ 02-15]汪洋:打好扶貧開發攻堅戰
- [ 02-15]“東風吹倒黃連樹”——來自“中國扶貧第一村”的脫貧調查
- [ 02-14]汪洋:打好扶貧開發攻堅戰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心情版
相關評論
國新辦發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35120170001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閩網文〔2019〕3630-217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