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陜西2月18日電(張龍)臘月二十三,是農歷小年,13歲的楊康像往常一樣完成了當天的寒假作業,又幫助爺爺奶奶做了家務。和許多留守兒童一樣,她已經將近一年沒有見到自己外出打工的爸爸了。 “今年,爸爸三十晚上會回來。”坐在院里板凳上的小楊康抿著嘴告訴記者,自己的父親在浙江打工,經常要出海,過去一年里只和他通了三次電話,“一出海就沒有信號了,最近一次聯系是去年國慶假期。當時爸爸問我學習情況,讓我照顧好自己和爺爺奶奶”。 正因為這樣,這個13歲的女孩總是會懷念起李克強爺爺來她家里看望的情景。那是去年的1月27日,李克強總理專程來到了旬陽縣金坡村,這個位于陜西省安康市的村莊是個“打工村”,村里的大部分青壯年都外出務工,剩下了許多留守的老人和孩子。 “我當時還在家里做作業,突然看到李克強爺爺走進了家里,突然間有點懵,但猛地一下才反應過來,是總理來了。”時隔一年,楊康還是能清楚地記起當時的場景,“總理問我學習怎么樣?上學遠不遠?家里都好不好?” 更讓楊康喜出望外的是,總理爺爺還特意和自己遠在浙江的父親通了電話。“你家里父母孩子都很好,我們來看他們,給他們祝新年。”在那通電話里,李克強一直關心楊康的爸爸今年能不能在年三十前趕回來,并叮囑他一定平平安安地回家。 聽到父親的聲音時,楊康哭了,她記得李克強爺爺一直安慰自己:“你爸爸一定會趕回來吃團圓飯的。” 放下那通電話后,楊康的父親楊秀峰也感動了半天,他曾回憶過當時的場景,“我一下子懵了,完全沒有反應過來,不知道該怎么和領導說話。”但他說自己很快便不再那么緊張,“總理的聲音非常親切,感覺就像是自己的家人。” “你們在外打工不僅給家里增加收入,也給國家做了貢獻,你們是國家的功臣。”他還記得,李克強在電話的最后說了這樣一番話。 楊秀峰打工的漁船上一共有45人,都是從全國各地來打工的農民工,有陜西的、安徽的、湖北的。他們中的許多人都聽到了總理的祝福。 “我的工友胡江,和我一個鎮的,父母年紀也大了,本來打算不回家過年,多掙些錢的。知道總理到我們的家鄉看望我們的家人后,他一下子改變了主意,說花再多的錢也要回家。”楊秀峰后來對前來回訪的媒體說,聽了女兒和總理打來的電話后,有好幾個原本不打算回家的工友都改變了決定,他們說一定要包車回家過年,看望自己的家人。 去年的大年三十,楊秀峰帶著一雙旱冰鞋趕到了自己的家鄉,那是她專門買給女兒的禮物。 “今年還是希望爸爸能夠早點回家,也希望總理爺爺能再來小河鎮看看我們。”一年過去了,又長大1歲的楊康有了新的愿望。而在過去這一年里,她家的生活也有了不小的變化。在學校課余時間,楊康總會穿上爸爸給自己買的旱冰鞋。“大家都在看我,感覺自己很酷。”她靦腆的笑了笑。 “我還會經常把學校發生的有趣事情,告訴爺爺奶奶,讓他們也跟我一樣快樂。”楊康還希望讓爸爸知道,自己已經長大了。 更讓一家人高興的是關于爸爸的消息。已經在奉化打工十多年的楊秀峰每年能掙幾萬塊錢,今年,他終于為自己的女兒和父母添置了一套一百多平米的大房子。他們的新家就在小河鎮的壩子中,一排排六層小樓拔地而起,提起這套三室一廳的新家,楊康的奶奶笑得合不攏嘴。 其實,在過去的這一年里,李克強也從來沒有忘記過這些“國家功臣”。在一次公開場合,李克強十分動情地說,過去30多年來,農民工兄弟姐妹棄老棄小掙血汗錢、辛苦錢,支撐了中國經濟的發展。 而在2014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李克強也已經提出,要著重解決好“三個一億人”的問題,其中,要解決約1億人口在中西部地區就地城鎮化的問題。 今年的2月14日,李克強又到貴州省黎平縣中潮服務區返鄉農民工服務站,專程看望過年返鄉途中的農民工。在現場,他專門詢問身邊的幾位打工者,“如果本地有充足就業崗位的話,大家是否愿意回鄉打工、創業?” 這些平素相互并不熟識的農民工們幾乎異口同聲表示愿意。 “如果這里有就業崗位,但收入要比廣東低一點,那是否還愿意回來?”李克強又笑著追問。 “愿意回來!只要有穩定的收入能夠生活好就行。”人群中不少人答道。 李克強總理當即表示,當前國家正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進程,要研究出臺吸引和鼓勵中西部進城務工人員回家鄉就業創業的政策,國家要對他們從政策上扶持并提供金融和技術培訓等服務,讓他們能就近就業創業,實現愿望。 盡管總理這次去的是貴州,但陜西的鄉親們并沒有忘記他去年帶來的關懷。如今,李克強與金坡村鄉親們的合影就掛在許多村民的家里。“我們今年的生活挺富裕的,國家的政策越來越好。”一位集市上的村民樂呵呵地對記者說,“感謝總理的關心,給總理拜個年。” 楊康也沒有忘記幫他給爸爸打電話的總理爺爺,她告訴記者,自己的成績進步了,很想向他匯報自己的學習情況,并給總理爺爺拜年。 小楊康今天最希望的,是有一天,爸爸能夠在離家近一些的地方找到一份好工作,再也不離開她。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