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外媒體關注習近平新春講話重視家庭
2015-02-20 08:11:04??來源:參考消息網 責任編輯:陳瑋 孫靖 |
分享到:
|
習近平春節前夕赴陜西看望慰問廣大干部群眾 向全國人民致以新春祝福 祝祖國繁榮昌盛人民幸福安康 新華網西安2月16日電(記者霍小光)農歷羊年春節來臨之際,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來到陜西,看望慰問廣大干部群眾,向全國各族人民致以新春祝福,祝偉大祖國繁榮昌盛、各族人民幸福安康。 立春后的三秦大地,陽光明媚,暖意融融。2月13日至16日,習近平在陜西省委書記趙正永、省長婁勤儉陪同下,來到延安、銅川、西安等地,深入鄉村、學校、社區、科研院所、革命根據地紀念場館調研考察,并在延安主持召開陜甘寧革命老區脫貧致富座談會,給廣大干部群眾送去黨中央的親切關懷。 13日一大早,習近平從北京乘飛機一到延安,就轉乘汽車前往延川縣文安驛鎮梁家河村看望村民,并給鄉親們送上他自己出錢采辦的年貨。 延川是革命老區縣,梁家河村位于延川縣文安驛鎮東南5公里處的大山溝里。1969年1月,不滿16歲的習近平從北京來到梁家河村插隊落戶,后來擔任大隊黨支部書記,在這里勞動生活了7年。他組織帶領群眾修道路、造淤地壩、辦鐵業社、打大口井、發展沼氣,改善了農業生產條件。當年淤地壩造出的耕地,如今已是畝產1000多斤的高產田。在梁家河村的2400多個日日夜夜,習近平同鄉親們打成一片、結下了深厚感情,增長了見識和本領,錘煉了意志和品格,對這里的一草一木、一溝一岔、一峁一梁都飽含深情、常常牽掛。 13日上午11時許,習近平乘坐的汽車一進入梁家河村村口,當年建造的一塊淤地壩就展現在眼前。習近平隨即下車,同迎候他的幾位熟識的鄉親親切會面,一起回憶當年建造淤地壩的勞動場景,了解如今淤地壩發揮作用的情況。他對隨行的地方領導說,淤地壩是流域綜合治理的一種有效形式,既可以增加耕地面積、提高農業生產能力,又可以防止水土流失,要因地制宜推行。 從村口到村里長長的路上,習近平同鄉親們邊走邊聊。他來到插隊時的房東劉金蓮、呂侯生家,同他們憶往事、話家常,他到梁家河村第一晚住的窯洞里仍然保留著原樣。劉金蓮回憶起她嫁到這個村時習近平等北京知青鬧洞房的情景,說年輕時習近平就很平易近人。村民呂侯生是習近平在梁家河村的第二個房東,后因腿疾失去行走能力,當時擔任福州市委書記的習近平專門把他接到福州就醫,由于病情嚴重,腿最終沒能保住,裝上了假肢。一見面,習近平就詢問他假肢好使不好使,生活過得怎么樣,囑咐他保重身體。 聽說總書記來了,村民們十分激動,紛紛趕到村委會小廣場,圍攏到總書記身邊,爭著向總書記問好。習近平同他們一一握手、親切交談,并同每一家合影留念。他深情地對大家說,我邁出人生第一步就來到梁家河,7年時間里,梁家河父老鄉親給了我無數關愛,使我受益終生。我永遠不會忘記梁家河,永遠不會忘記父老鄉親,永遠不會忘記老區人民。我給大家拜年,祝鄉親們羊年大吉、喜氣洋洋、蒸蒸日上、吉祥如意,日子越過越紅火。 習近平還參觀了村史館、察看了已成為優質蘋果生產基地的蘋果園等,并同村民代表一起在老書記梁玉明家里吃了簡單的農家飯。下午3時許,習近平依依不舍地同鄉親們告別。 習近平對革命老區人民脫貧致富十分關心,多次作出重要指示。13日下午5時,他在中國延安干部學院主持召開陜甘寧革命老區脫貧致富座談會。當年陜甘寧革命老區所屬部分市縣主要負責同志參加座談,延安市委書記姚引良,延安市延川縣委書記劉景堂、志丹縣委書記楊東平,榆林市清澗縣委書記楊懷智,甘肅慶陽市華池縣委書記趙昌軍,寧夏吳忠市鹽池縣委書記趙濤先后發言,就推進老區扶貧開發工作講情況、談工作、提建議。習近平邊聽邊記,不時插話,就有關問題進行深入討論。 在聽取大家發言后,習近平發表了重要講話。他指出,革命老區是黨和人民軍隊的根,我們永遠不能忘記自己是從哪里走來的,永遠都要從革命的歷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老區和老區人民為我們黨領導的中國革命作出了重大犧牲和貢獻,我們要永遠珍惜、永遠銘記。我們要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沒有老區的全面小康,沒有老區貧困人口脫貧致富,那是不完整的。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增強使命感和責任感,把老區發展和老區人民生活改善時刻放在心上,加大投入支持力度,加快老區發展步伐,讓老區人民都過上幸福美滿的日子,確保老區人民同全國人民一道進入全面小康社會。 夜幕降臨,會場中仍然談得十分熱烈,會議一直持續到將近晚上8點才結束。 延安是中國革命圣地,位于楊家嶺的黨的七大會址是著名的革命教育基地。14日上午,習近平來到這里參觀。他動情地說,這里我來過多次,插隊時每次到延安都要來看看,每次都受到精神上的洗禮。黨的七大制定了正確的綱領和策略,集中概括了黨在長期奮斗中形成的優良作風,確立了毛澤東思想在全黨的指導地位。落實好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的戰略布局,要求全黨同志以與時俱進、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不斷推進實踐創新和理論創新,繼續書寫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篇章。 離開黨的七大會址,習近平來到延安市楊家嶺福州希望小學,看望教職工,對辛勤工作在教育戰線的廣大教師致以新春問候。習近平擔任福州市委書記時,提出開展“千家企業建千校”活動,這所希望小學就是1995年由福州市捐資興建的。習近平看展板,進教室,觀墻報,詳細了解教學情況。負責人介紹說,學校注重培養學生會生存、會健體、會合作、會表達、會發現、會欣賞和要自信、要好奇、要夢想、要關愛、要合群、要感恩等綜合素質,習近平對此表示肯定,并關切詢問教師待遇如何、孩子們營養午餐落實得怎么樣。他在圖書角拿起一本《走復興路圓中國夢》的漫畫書,邊看邊說:“這個好。要用淺顯易懂的方式宣傳中國夢,從小學就進教材進課堂。”習近平強調,教育很重要,革命老區、貧困地區抓發展在根上還是要把教育抓好,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要重視教育,重視基礎教育尤其是老區的基礎教育,財政資金要向這方面傾斜。 離開學校前,聞訊趕來的群眾向總書記問好。習近平走到他們面前說,我是延安人,回來看一看,向大家拜年。群眾也齊聲向總書記拜年。 14日下午,習近平來到銅川市耀州區照金鎮考察。照金是一塊英雄的土地。上世紀30年代初,在極其艱難困苦的情況下,劉志丹、謝子長、習仲勛等老一輩革命家在這里英勇開展革命活動,組建了中國工農紅軍第二十六軍,成立了陜甘邊特委和陜甘邊革命委員會,創建了以照金為中心的陜甘邊革命根據地。習近平向陜甘邊革命根據地英雄紀念碑敬獻花籃,參觀了陜甘邊革命根據地照金紀念館,考察了當年紅二十六軍和陜甘邊區游擊隊在山崖上利用天然洞穴修建的薛家寨革命舊址。他指出,以照金為中心的陜甘邊革命根據地,在中國革命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要加強對革命根據地歷史的研究,總結歷史經驗,更好發揚革命精神和優良作風。 習近平還來到照金村村委會,聽當地發展情況和規劃的介紹。他希望村黨支部和村委會的干部團結一心,把鄉親們的事情辦好。習近平問圍攏上來的村民年貨辦了嗎、孩子上學方不方便、還有什么困難,村民們回答黨的政策好、農村有奔頭、農民有盼頭。習近平祝鄉親們春節愉快,祝老區人民生活越來越好。 15日上午,習近平來到西安市調研,先后考察了中科院西安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西安博物院、西安市雁塔區電子城街道二○五所社區。在中科院西安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習近平考察了光電測試大廳、空間載荷環境試驗大廳,察看了科技成果及產品展示。他強調,核心技術靠化緣是要不來的,必須靠自力更生。科技人員要樹立強烈的創新責任和創新自信,面向經濟社會發展主戰場,面向國際科技發展制高點,努力多出創新成果,為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建設創新型國家多作貢獻。 在西安市博物院,習近平觀看了西安都城變遷圖、隋唐長安城模型、青銅器及漢唐金銀器文物展、漢唐代表性雕塑與唐三彩文物展,聽取了古代絲綢之路和長安歷史文化等介紹。他強調,一個博物院就是一所大學校。要把凝結著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文物保護好、管理好,同時加強研究和利用,讓歷史說話,讓文物說話,在傳承祖先的成就和光榮、增強民族自尊和自信的同時,謹記歷史的挫折和教訓,以少走彎路、更好前進。 在雁塔區二○五所社區,習近平視察了綜合服務大廳、圖書閱覽室、中醫館,參觀了社區居民書畫展,觀看了老年秧歌隊排練。他強調,社區工作是一門學問,要積極探索創新,通過多種形式延伸管理鏈條,提高服務水平,讓千家萬戶切身感受到黨和政府的溫暖。 當天夜里,習近平登上西安城墻,聽取了西安城墻保護工作情況介紹,觀看了城墻保護狀況。看到總書記來了,在場群眾大聲向總書記問好,總書記向大家揮手致意,祝他們新春愉快、生活幸福。 考察期間,習近平聽取了陜西省委和省政府工作匯報,對陜西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的成績和各項工作給予肯定,希望陜西深刻領會和認真落實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各項決策部署,把陜西改革發展穩定各項工作做得更好。 習近平強調,我們黨是一個具有長期奮斗歷史和優良革命傳統的黨,也是一個緊跟時代步伐、善于與時俱進的黨。黨的建設必須堅持繼承和創新相結合,結合時代條件發揚黨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老一輩革命家和老一代共產黨人在延安時期留下的優良傳統和作風,培育形成的延安精神,是我們黨的寶貴精神財富。今天,全面從嚴治黨要繼續從延安精神中汲取力量。要把抓理想信念貫穿始終,提高辯證思維、系統思維能力,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始終為黨和人民事業艱苦奮斗、不懈奮斗。 王滬寧、栗戰書和中央有關部門負責同志參加考察活動。 習近平手持“三陽開泰”剪紙向全國人民拜年 習近平回梁家河村看望父老鄉親 習近平同黨外人士共迎新春 》》》習近平同志報道專集《《《 (2015-02-16 18:05:17) 黃土地的兒子回家了習近平回梁家河村看望父老鄉親 ——習近平回梁家河村看望父老鄉親 新華網延安2月13日電(記者 霍小光)2015年2月13日,農歷乙未年春節前夕,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來到陜西考察調研,向革命老區人民和全國各族人民祝賀新春。第一站,總書記到的是延安市延川縣梁家河村。 (一)“陜北高原是我的根” 中午時分,安靜的梁家河村一下子沸騰了。 “近平回來了!” “總書記來了!” 在村口一塊寫著“知青淤地壩”的石碑前,十幾位鄉親激動地同這位當年“能吃苦、干實事、好讀書的好后生”,現如今13億中國人民的領路人握手寒暄,歡迎他回家。 47年前,十五六歲的習近平,來到梁家河大隊,開始了他艱苦卻受益終生的插隊歲月——住窯洞、睡土炕,忍耐跳蚤叮咬,與村民同吃同住,打壩挑糞、修公路、建沼氣,在這里加入中國共產黨,擔任大隊黨支部書記……直到1975年秋天才離開這里,整整7年時間。 今天,見到鄉親們,總書記十分高興。雖然每個人臉上都印刻著歲月的滄桑,但老朋友相見十分親熱。 “盈兒,你可老了。”習近平一眼就認出了村民王憲軍,叫著他的小名。王憲軍和總書記攀談起來,一起回憶當年打壩淤地的勞動場景。王憲軍流利背誦出當年習近平為大家編寫的“戰斗口號”:“決戰1974年,干部帶頭抓路線,群眾都是英雄漢……打壩一座迎新年”。 總書記點點頭說,40年了,你還記得! 眼前這塊夾在山溝里的平整田地,就是當年作為大隊黨支部書記的習近平,帶領梁家河村民和插隊知青們打壩淤地造就的良田,如今仍是村里的耕地。 那時同習近平一起勞動的村民石春陽,如今是梁家河村支部書記。他向總書記介紹了近年來村里開展治溝造地,利用淤地壩增加耕地面積、發展農業生產的情況。習近平邊聽邊同村民們回憶當年打壩淤地的場景,詳細詢問水土保持和耕地保護情況。 闊別稍久,眷與時長。1975—2015,時間整整過去40年。這中間,習近平曾在1993年回到這里看望父老鄉親,并于2007年、2008年、2011年、2014年4次給梁家河村回信,表達惦念之情,鼓勵鄉親們腳踏實地、真抓實干,把日子過得越來越紅火。 今天,習近平再次回到這片黃土地。同他一起來的,還有夫人彭麗媛。 總書記用陜北方言向鄉親們介紹說:“這是我的婆姨(陜北方言,意為妻子)。” 大家熱情同彭麗媛握手,歡迎她來到梁家河。 習近平在一篇文章中回憶說,15歲來到黃土地時,我迷惘、彷徨;22歲離開黃土地時,我已經有著堅定的人生目標,充滿自信。作為一個人民公仆,陜北高原是我的根,因為這里培養出了我不變的信念:要為人民做實事! 》》》習近平同志報道專集《《《 |
相關閱讀:
- [ 02-19]莆田見義勇為模范亮相春晚 習近平曾贊:好樣的
- [ 02-19]國內|習近平:注重家庭家教家風|讀懂總書記的家國情懷
- [ 02-19]中共中央國務院舉行春節團拜會 習近平發表重要講話
- [ 02-18]習近平春節團拜會講話:要重視家庭建設
- [ 02-18]習近平視察駐西安部隊 登上戰機坐進駕駛艙
- [ 02-18]組圖:習近平視察駐西安部隊 登上戰機坐進駕駛艙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