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城鎮化不斷提速,城鄉結構也發生了巨變。過年還有沒有年味兒?傳統年俗還有沒有市場?對此,記者進行了調查。 2月16日,農歷臘月廿八,浙江溫州的一家飯店,胡奶奶正與子孫熱熱鬧鬧地吃著“分歲酒”。 聊起年味年俗,胡奶奶說,以前過年,家人鄰里忙著搗年糕、炊箬糕、曬臘肉、制鰻鲞,擺好酒招待親戚朋友。現在過年的更大意義在于團聚,“孩子們在外地讀書、工作,只有過年才回家,一家人才能吃個團圓飯。” 胡奶奶說,前些年年味變淡了,年俗被淡忘了,不過近年來“又在回來”。拿聽社戲來說,“雖然聽戲的大部分是中老年人,但是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也喜歡了,雖然他們開始只是跟著湊熱鬧。我也是從湊熱鬧開始的,慢慢對社戲著了迷”。 正辦年貨的天津市民周先生說,父母會比較講究,比如會有大年三十“押饅頭”、初一拜年、初二“姑爺節”、正月二十四“填倉祭灶”等習俗,自己就簡單了些,不過也對傳統年俗越來越感興趣,“福字、吊錢兒、春聯都必不可少”。 年俗市場:商品在熱賣,習俗在復蘇 春節期間,天津古文化街洋溢著喜慶的氣氛,到處都是售賣燈籠等吉祥掛飾的商鋪,作為天津傳統的年俗品“吊錢兒”更是熱賣。 在一家貼著“郝”字招牌的攤鋪里,擺滿各種刻鏤著吉祥圖案和文字的吊錢兒,迎風飄舞。老板告訴記者,他每年都在這里賣吊錢兒,生意一直不錯,感覺這幾年人們越來越講究了,來買傳統年俗用品的人也更多了。 天津傳統的楊柳青年畫一直賣得很好。老板說,很多人不僅僅是過年的時候換上新的楊柳青年畫,平時也有不少人來買,這已成為天津的一個品牌。 在溫州,火熱的不僅是年俗商品市場,更有年俗文化市場。近些年,隨著人們越來越重視傳統文化,一些當地傳統年節習俗開始復蘇,諸如迎燈、會市、滾龍燈、看社戲等。作為南戲的發祥地,溫州幾乎每個村鎮都有古戲臺。當地活躍著30多個民間職業劇團,春節期間,各村鎮、社區都會請劇團來演社戲,為群眾提供豐富的文化大餐。 專家學者:不僅要傳承,同樣要創新 過年,過的就是個年味兒。 “近年來,在中央重視傳統節日建設工作的推動下,在非物質文化遺產工作框架下,我們的傳統節日獲得了百年來所沒有的有利局面,年俗傳統得到復興,年俗消費市場趨于活躍。”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中國民俗學會副會長蕭放表示。 老百姓對傳統年俗也在重視,雖然在城市和鄉村、發達地區和欠發達地區的重視程度有所差異,但是一種繼承習俗、涵養傳統的意識在提高。而傳統年俗的文化及社會價值不容否認,南開大學文學院教授楊琳表示:“過年民俗有助于提高民族歸屬感,有助于凝聚親緣關系,對促進社會和諧有重要作用。” 傳統年俗是流淌在中華文化血液中的一部分,年節真的有味兒、真的融入人們生活,少不了傳承,也少不了與時俱進的創新。專家們表示,建設傳統年節文化,需要重視其精神核心、年節禮俗儀式的恢復與重建、年俗中物質產品傳承與當代設計,這樣才能更好地傳承節日文化,并成為民眾享受的生活傳統。(記者 李洪興 曹怡晴 朱少軍) |
相關閱讀:
- [ 02-23]春節多景區旅游迎高峰 遭自駕車“占領”
- [ 02-23]春節期間同安有百場文化活動鬧春 男女老少齊上陣
- [ 02-23]春節多景區旅游迎高峰 遭自駕車“占領”
- [ 02-23]春節醫院急診科更忙:醫生吃飯、上廁所共10分鐘
- [ 02-23]福州:春節打的不給小費就拒載 執法部門稱可投訴
- [ 02-23]春節假期廈旅游市場熱度不減:自駕游火爆 新景點走俏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