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布宜諾斯艾利斯2月22日電(記者葉書宏 趙燕燕)布宜諾斯艾利斯委內瑞拉大街上一棟四層小樓,中國南車集團阿根廷技術支持團隊的駐地就在這里。小樓一層被用作食堂、倉庫和活動室,上面幾層是員工宿舍。
每天上午8點,20多名售后技術人員吃完早飯,分三批搭載班車前往位于首都三個不同位置的售后服務車站,為連接首都與周邊衛星城市的三條動脈城鐵線路上運行的中國列車提供技術支持和維護。
2013年1月9日和5月23日,中國南車分別與阿根廷政府簽訂了兩項城際電動車組供貨合同,共計709輛總價值近10億美元,涉及首都薩緬托、米特雷和羅卡三大輕軌線路,成為迄今我國城際電動車組最大的出口訂單。
飛速奔馳的“中國名片”
短短一年半,當初的書面合同已成為現實,藍白相間的中國列車開始在首都核心區與周邊衛星城之間往返穿梭,每日連接起數百萬阿根廷人的工作、學習和生活,成為一張張流動的“中國制造名片”。
由于上世紀90年代私有化不當,阿根廷首都城鐵線路多廢棄或老化,運載能力嚴重不足還時常發生事故。2012年2月一次列車事故導致50多人死亡。
2013年年初,阿根廷推出數十億美元城鐵更新計劃。中國南車拔得頭籌成功進入阿根廷市場。
去年7月21日,經過50多項2800多公里的線路試驗之后,首批用于更新薩緬托線的中國造機車正式上線,一時間在當地引起轟動。阿根廷第二大報《民族報》還專門刊發《中國火車正式運行滿十天,乘客們說確實好》的正面報道。
阿根廷內政與交通部長蘭達佐在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對機車質量給予高度評價。他說,中國造車廂不僅配備了空調、智能門窗安全、防抱死系統和實時監控,當緊急剎車或發生碰撞時能避免車廂騎疊,列車的技術穩定性、舒適性和安全性無可挑剔。
從去年7月至今,薩緬托城鐵線既有線路舊車已全部更新為中國新車,車輛整體運行情況良好。截至去年12月31日,25列車輛運行總里程達105萬公里,單列最高運行公里數達6.16萬公里,阿方提供的乘客滿意度調查結果為97%。
實實在在的民生工程
阿根廷戰略規劃研究所所長豪爾赫·卡斯特羅認為,中國機車極大提升了現有線路的運力和效率,周邊數百萬民眾受益。另外,阿根廷極力發展對華經貿合作,城鐵項目的民生效應無疑會提升中國形象,鞏固阿中合作的民意基礎。
對于引進中國機車,阿根廷政府似乎看得更遠。阿根廷總統克里斯蒂娜對中國引進外資并通過技術轉移提升工業化水平的做法非常贊賞,希望本國企業效仿。蘭達佐直言,政府引進中國機車,也希望借此帶動阿根廷鐵路設備制造能力的提升。
記者在卡斯特拉爾機車維修站采訪時看到,幾個阿根廷技術員正在吊裝列車前擋風玻璃。南車阿根廷交車技術團組負責人吳厚才介紹說,這是阿方根據中國機車尺寸研發的產品原型,正在調試玻璃尺寸,如果安裝成功他們計劃返廠批量生產,替代中國進口件。
南車對阿根廷技術合作的訴求給予了回應。去年11月初,南車同阿方簽署了合資興建“新模式”工廠的協議,新廠將不僅為中國客運車輛提供維保檢修等服務,雙方還考慮未來通過技術轉移,在阿根廷本土制造機車維修更新所需的部件和設備。
在同中方人員一同更換氣墊簧的過程中,30多年工齡的老技工吉列爾莫對記者說:“什么都得從頭學,中國朋友很勤奮,他們很耐心地教,我們也很認真地學。”
吳厚才說,阿根廷經濟基礎好,國土平坦遼闊,特別適合發展鐵路客貨運輸,公司看好這里的市場前景。他們作為“先鋒隊”,要做好售后服務,培訓好當地技術人員,做好技術和管理對接,同時要了解市場需求,為推進南車國際化和本土化打好基礎。
行百里者半九十
俗話說,行百里者半九十,事情越接近成功往往越困難。到港交車只是走出國門第一步,中國機車到底好不好,還得業主說了算。作為南車在南美的首單,城鐵項目的示范效應不言而喻,為此,公司層層選拔,派遣的都是技術骨干。
每天8點,技術團隊準時從駐地出發,一小時后趕到售服車站,首先站長做安全講話,總結前日工作,然后和阿方召開例會,商討運行的技術問題,聽取阿方改進建議,然后再將任務分解,由中方工程師現場解決,之后提交報告,實現閉環管理。
工作中他們遇到的最大挑戰就是阿根廷的軌道。因為年久失修,很多軌道老化變形,對運行機車的損耗嚴重。記者在卡斯特拉爾售服站看到斷裂受流器已經堆成了小山。吳厚才說,因為供電軌嚴重變形,受流器經常斷裂,維護難度和成本都很大。
阿根廷負責接收中國機車的技術總監埃德加多·薩尼約也毫不諱言地說:“中國機車質量非常好,運行安全平穩,目前主要問題是基礎設施,特別是軌道和供電系統,還好中國技術人員非常敬業,他們主動對受流器進行了重新設計,這在業內看來非常難得。”
“我覺得,需要跟當地對接的不僅僅是技術,還有管理習慣,一次鐵軌老化或駕駛不當造成的事故,很可能影響中國機車的聲譽,所以我們現在不厭其煩地跟業主溝通,組織技術培訓,就是希望杜絕一切安全隱患,維護中國南車的品牌形象”,來阿已兩年的吳厚才深有感觸地說。
正是帶著這份維護中國形象的責任,南車技術團隊如同呵護自己的孩子一樣照顧著這些“中國名片”。采訪中,每當有藍白相間的中國機車從身邊呼嘯駛過,吳厚才都會下意識地抬頭張望,他似乎非常享受這樣的瞬間。“作為老鐵路人,真是感到非常自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