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紹興2月25日電 (見習記者 王曉婕)春節第7天,浙江省新昌縣外婆坑村,林銀火將最后一波安徽游客送到了村口,他才有時間坐下來抽根煙、歇一歇。這一家五口安微游客在林銀火家里住了4天,作為主人的他,既當廚師、又當導游,格外忙碌。 外婆坑村離新昌縣城45公里,全村158戶501人,因為有11個民族生活在這里,被譽為“江南民族第一村”。 事實上,今年的春節長假,不僅僅是林銀火,對于整個外婆坑村來說,都是個忙碌的長假。 從年三十到初七,每晚可以容納100人左右的民宿和小賓館天天爆滿,有些游客都是提前幾個星期前預訂住宿的。 僅正月初一當天,外婆坑村就接待了4500人次的游客。 說起那天的場景,林銀火一直用手比劃著長龍的意思。 村口處,剛建成的可容納200輛車的停車場,那一天被車輛包圍,容納不下的車輛被迫停在路邊,排成了車隊長龍。 “在路上,聽到的全是外地方言,我還以為自己才是游客呢。”林銀火開著玩笑說。平時除了務農種茶葉外,林銀火的另一半生活便是開農家樂,接待游客。 2009年,外婆坑村成功申請了上海長三角世博主題體驗之旅示范點,開始發展鄉村旅游,修建了民俗博物館等。 據悉,目前外婆坑村已累計接待游客30萬人次以上,包括美國、英國等地游客,營業收入達200多萬。 林銀火是最早的一批掘金者。他將自家的房子一分為二,一半是自己和妻子的住所,一半用來做民宿。 對于他來說,欣慰的是,這番忙碌為家里帶來了一年超過10萬元以上的財富。 “和九十年代相比,現在的收入高太多倍了。”林銀火很滿意現在的生活。 如果說現在的外婆坑村以“鄉村旅游”和“民族村”來形容,那么回到九十年代,這個村子卻因為“窮”字而聞名。 當時的村子有85戶人家,人均收入每年只有96元,是浙江省倒數第一的最窮村,一年中的九個月都需要靠政府救濟糧度日。 林銀火回憶說,那時去鏡嶺鎮,來回一趟得10小時,倚著峭壁、臨著溪坑,走一條石匠在陡峭的巖石壁上鑿出的20厘米寬,60米長的“雞腸道”,碰上下雨天,路被淹了,根本無法前行。常常凌晨三點出發,傍晚才能回來。 1992年,村里的致富路——小康橋修好。這些年,外婆坑村正如這條橋名一樣,在茶葉以及鄉村旅游的帶動下,逐漸奔向了小康。 現在走進外婆坑村,依然是那個每家每戶掛著紅燈籠的石房子古村落,可也有些不同了,村里有了公車,去鏡嶺鎮只需要一個多小時。道路寬了,村民們有些已經買了私家車。 “今年,村里還要繼續開發民宿,而且還要在村口造上瀑布等自然景觀。”外婆坑村村支書林金仁這樣規劃著外婆坑村的明天。(完) |
相關閱讀:
- [ 08-01]一條海帶,讓窮村發生巨變——連江縣筱埕鎮官塢村見聞
- [ 03-18]寧化: 百個支部幫窮村 千名黨員結窮親
- [ 03-18]寧化:百個支部幫窮村 千名黨員結窮親
- [ 11-26]福清陽下街道溪頭村:昔日最窮村今朝百億村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