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巴馬政府即將就為烏克蘭政府提供“防御武器”做出決定,此舉將對歐洲安全形勢產生重要影響。而在歐亞大陸的另一側,美國的一項將牽動亞太地區安全穩定的可能安排也引起熱議。一些日本媒體為之歡呼,美國國內則有聲音警告奧巴馬政府別發出錯誤信號,應避免為安倍政權將嚴重破壞亞太地區穩定的政策議程背書。
安倍受邀在美國會聯席會議上演講
日本媒體報道,日本首相安倍晉三4月底對美國進行國事訪問期間,美方可能安排安倍在國會參眾兩院的聯席會議上演講。《日本時報》文章稱,日本方面正與美國官員就訪問行程作最后的準備,美國新任常務副國務卿布林肯在2月初訪問日本時提議,邀請安倍在國會聯席會議上發表演講,安倍接受了這一邀請。文章稱,這一創舉將使安倍成為歷史上第一位在美國國會聯席會議上演講的日本首相。
外界通常認為,受邀在美國國會參議院或眾議院發表演講是一種榮譽,參眾兩院聯席會議的平臺則更被看重。美國能夠借此發出重視與某國關系、尊重到訪者等信號,演講者也將獲得當面在美國議員面前推廣自身政策主張的難得機會。
美國視日本為亞太地區最為重要的盟友,但也極少邀請日本首相在國會發表演講。歷史上,這種情況僅在1957年和1961年出現過兩次,且均為國會眾議院,演講者分別是日本時任首相岸信介及池田勇人。此外,2006年,時任日本首相小泉純一郎曾考慮在美國參眾兩院聯席會議上演講,但因小泉不能承諾不參拜靖國神社,最終未能實現安排。
分析稱,如果奧巴馬政府此次促成由共和黨掌控的美國國會接受安倍進行演講,將發出美國重視美日同盟、支持安倍施政理念的強烈信號。而此舉在一些美國人士看來將會帶來嚴重后果,因為安倍代表的是日本國內一股危險的激進政治勢力。
專家:美國應認清安倍政權的本質
美國智庫政策研究所外交政策事務負責人約翰·費非爾稱,一股欲拋棄和平主義、建立以日本為中心的東亞秩序的激進政治勢力正在日本發展,安倍正是這股勢力的代表,美國應認清安倍政權的本質。
2006年,安倍首次出任日本首相時,大力推進所謂愛國主義教育,將防衛廳升格為防衛省,通過國民投票法以降低修憲門檻。這些舉措為修改日本“和平憲法”的根基——第9條(包含放棄戰爭、不維持武力、不擁有宣戰權等內容)打下了基礎。但第一次安倍內閣僅存活了一年。2012年年底,安倍二度出任首相,立即著手利用所有手段來推進第一任期內被挫敗的議程。他還新創了國家安全保障會議,以首相身分參拜靖國神社,修改“武器出口三原則”,突破軍費開支不超過國內生產總值1%的限制。
費非爾表示,安倍所追求的是修改和平憲法。可沒有美國的支持,安倍難以實現目標,而奧巴馬政府要推進“亞太再平衡”戰略及實現在亞太地區的野心,鼓勵安倍追求幻想可能是美國的唯一選擇。
美欲扶持日本為其“離岸平衡”效力
有分析指出,奧巴馬政府仍延續以往美國歷屆政府的國家安全觀。這一安全觀的核心內容是美國應扮演“離岸平衡手”角色,通過扶持代理人或直接介入等手段,力圖使歐亞大陸各大力量處于動態平衡之中,阻止可能挑戰美國霸權的競爭者,以確保“全球領導地位”。在自身實力相對下降的情況下,近年來,美國越來越依靠扶持地區盟友以遏制可能的競爭者這一“離岸平衡”手段。
奧巴馬政府推行的“亞太再平衡”戰略,已日益呈現出“離岸平衡”的特征。其中,美國對待日本修改和平憲法、追求“正常國家”的立場,則是“亞太再平衡”戰略的“離岸平衡”特征最突出的體現。2014年7月,安倍政府通過內閣決議,重新解釋憲法第9條,解除了自衛隊使用武力的限制。這標志著日本在修改“和平憲法”的道路上邁出了實質性的步伐,這一變化的背后有美國的容忍和支持。
此次訪日期間,布林肯表示,日本政府是否修改憲法第9條,解禁集體自衛權,是日本政府自己決定的事,但美國支持日本在維持世界安全問題上擴大參與及貢獻程度。
最近,美國軍方已經開始公開“歡迎”日本巡邏南海。1月29日,路透社報道稱,美國第七艦隊司令羅伯特·托馬斯稱,歡迎日本將空軍巡邏區域擴展至南海,制衡崛起的中國海軍力量。次日,美國國防部新聞發言人柯比表示,支持托馬斯有關歡迎日本在南海進行空中巡邏的言論,并稱日本此舉將“有利于地區穩定”。
美國企業研究所研究員邁克爾·奧斯林分析稱,必須有強大的伙伴愿意分擔維護亞洲地區穩定的重任,“亞太再平衡”才能維系下去。而在美國所有的地區盟國與伙伴中,似乎只有日本能應對這個挑戰。但安倍再次上臺后,雖將強化日美同盟視為對外政策重心,在駐日美軍基地調整、日美防衛合作指針修訂等問題上配合奧巴馬政府,但安倍的根本目標是換取美國對其所謂的“國家正常化”政策的支持。
安倍的所作所為讓需要日本幫助制衡中國影響力的華盛頓陷于兩難境地。費非爾稱,長期以來,美國一直希望日本能夠在美日同盟中承擔更多的財政負擔,突破和平憲法的制約為美國的全球軍事行動提供更多支持。一言以蔽之,美國想得到日本走向軍國主義的所有假定好處,同時又想避免軍國主義的日本必將帶來的所有嚴重后果。
據悉,安倍的演講要點包括:介紹戰后70年間日美同盟的貢獻、說明新日美防衛合作指針及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議、呼吁構建面向未來的日美關系等。但外界最為關注的應是安倍在修改憲法及侵略歷史等問題上的表述。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副助理本·羅茲稱,奧巴馬很關心此舉是否能傳遞出他個人持續在重視亞太政策上努力的明確信號,訪問也將成為“兩國圍繞如何克服‘歷史的噩夢’進行深思的好機會”。
上周到訪日本的美國國會議員代表團也向安倍發出了一些告誡之言。眾議院民主黨第一副黨鞭戴安娜·迪蓋特稱,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70周年之際,安倍對歷史的態度讓人擔憂,并可能給美日關系帶來裂痕。迪蓋特強調,安倍的言行不被外界視為在“慰安婦”及其他有關二戰結束的問題上“開倒車”,這一點非常重要。
費非爾勸告奧巴馬政府,當前看清其與安倍政府間“同床異夢”的本質仍為時不晚。安倍的執政計劃是反民主的,也將嚴重破壞亞太地區的穩定。日本現行憲法是國內軍國主義的制約,也是壓制安倍的野心的法器。美國要想為亞太的和平與穩定做貢獻,需要邁出的第一步就是改變當前做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