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大學3日舉行的“中國學者發現宇宙早期的超級黑洞”新聞發布會上,以中國天文學家為主的科研團隊宣布發現了一顆距離地球128億光年、430萬億倍太陽光度、中心黑洞質量約為120億倍太陽質量的超亮類星體。 國際頂級科學期刊《自然》(Nature)2月26日公布了這一研究成果,經觀測認定,國際天文學家稱其為人類目前已觀測到的宇宙早期發光最亮、中心黑洞質量最大的類星體。 據介紹,該成果是利用中國云南的2.4米麗江望遠鏡首先發現的,這在此類發現中從未有過。科研團隊負責人、北京大學物理學院天文學系教授吳學兵介紹,這是唯一一個用國產2米級望遠鏡發現的宇宙早期類星體,其它類似發現均是在使用6.5米以上、甚至10米口徑望遠鏡的條件下觀測到的。在望遠鏡的觀測下,該天體呈現明亮、偏紅、形狀為點源的特點。從它的亮度和光譜可以判斷這是一顆古老的類星體,它由一個位于星系中心的大質量黑洞吸積星際氣體構成。當這些氣體以類似漩渦方式落入黑洞的引力勢阱時,它們被加熱至很高的溫度并發出比任何恒星都要明亮的光。 “中國天文學家能夠用國內2米級小望遠鏡發現了國際上通常需要10米級望遠鏡才能發現的天體,說明我國天文學家富有創新思想。”著名天文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陳建生說。 這一科學發現也引起了國際天文學界的關注。普林斯頓大學天體物理系邁克爾·斯特勞斯(Michael Strauss)教授評價說,“這個宇宙早期的超級黑洞的發現是現有宇宙早期星系和黑洞形成的標準理論無法解釋的”。這一論斷得到美國亞利桑那州圖森市大雙筒望遠鏡(LBT)天文臺、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的多位國際天文學家的支持。 德國馬普天文研究所博士布拉姆·維尼曼斯(Bram Venemans)還為《自然》雜志撰寫專評文章“年輕宇宙里的巨獸”,稱此黑洞形成于宇宙早期,其質量最大,發光最強,具有高吸積率,此發現可用于研究遙遠的宇宙。 吳學兵教授介紹,光從這個黑洞到達地球需要花129億年的時間,因此目前天文學家觀測到的是這個天體發生大爆炸之后約9億年的樣子。(記者張漫子 魏夢佳) |
相關閱讀:
- [ 01-08]美天文學家從銀河系超大黑洞中觀測到破紀錄X光斑
- [ 01-04]惡意推廣軟件莫成公眾權益“黑洞”
- [ 12-11]酷刑報告重創美道德權威 美被拖入“道德黑洞”
- [ 12-01]高速公路為何成問題“黑洞”
- [ 11-17]專家解讀《星際穿越》:看到黑洞的沒法活著回來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