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業部制并非包治百病 公募基金醞釀深度變革
2015-03-04 16:34:10??來源:中國證券報 責任編輯:陳瑋 陳瑋 |
分享到:
|
展望今年的公募基金行業,“奔私”很可能依然成為標簽之一,而“事業部制”則成為眾多公募基金公司挽留基金經理的共同選擇。但實際上,多位公募大佬都認為,事業部制并不是公募基金擺脫目前行業困局的必然選擇,事業部制的順利推行需要諸多前提條件,而這些條件很多基金公司并不具備。另一方面,與私募基金相比,公募基金的平臺依然具有無可比擬的優勢。或許,在公募基金行業發生了深刻變革之后,公募奔私的現象才會有所改變。 盡量將基金經理留到熊市 如果說2014年初前海開源基金在行業內首推的事業部制令業界眼前一亮,那么一年之后“事業部”已經不再是公募基金行業的新生事物,它正成為一種行業現象蔓延開來,在牛市預期日益明顯、公募基金經理不斷奔私的當下,成為眾多公募基金公司留住人才的重要舉措。 “現在我們首先要做的,就是先把基金經理穩住。近期市場風格又有所轉換,市場預期稍稍變化,有助于穩住基金經理。”深圳一家中型基金公司的投資總監表示。通常牛市預期較強時,是基金經理跳槽的高峰。海通證券的統計顯示,從2000年到2014年,累計離職人數占比約45%。基金經理離職與市場走勢有一定的相關性,但是比較滯后,即在牛市時基金經理離職率較高,在熊市時離職率較低。 “其實很多公司都不太適合推行事業部制,近期很多公司有這方面的動作,但是如果股權和治理結構都不能改變,推出事業部制更多的是為了應對愈演愈烈的基金經理離職潮。讓基金經理暫時別走,先耗一耗,耗到熊市也就老實了。”深圳一家小型基金公司總經理私下表示。 對于那些心生雙翅的基金經理實施“緩兵之計”并非全無道理。幾乎每一位接受采訪的公募基金人士都承認,風格輪回是股市的重要特征。鵬華基金總裁助理冀洪濤就表示,“市場是周期性的。如去年12月份小盤股跌得比較慘,但如果以3年為周期來看,滬深300和創業板就比較平衡,雖然滬深300那一個月漲了很多。市場就是這樣,春夏秋冬四季輪回。” 海通證券的研報也顯示,比較離職、現任基金經理的業績分布,對于股混型基金來說,離職基金經理里業績落在后40%的占比更高,而現任基金經理業績排名前40%的占比更高,恰好與離職基金經理的分布相反。這說明離職的基金經理并不一定就是能力最強的基金經理。 |
相關閱讀:
- [ 03-03]俞正聲:進一步把人民政協事業推向前進
- [ 03-02]警犬隊長黃和平:畢生事業只為培養神犬奇兵
- [ 03-01]英國威廉王子:熱衷慈善事業 “平民婚姻”成佳話
- [ 02-28]告別C羅伊蓮娜專心事業 T臺女神輕松hold百變造型
- [ 02-26]朝鮮將著手推行經濟開發區事業 吸引世界各國投資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