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兩岸文化交流大有文章可做
2015-03-04 17:57:22??來源:中國新聞網 責任編輯:王瓊 孫靖 |
分享到:
|
【2】“鄧六條” 1983年6月25日,鄧小平闡述了按照“一國兩制”解決臺灣問題、實現國家統一的具體構想。 (一)臺灣問題的核心是祖國統一。和平統一已成為國共兩黨的共同語言。 (二)制度可以不同,但在國際上代表中國的,只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 (三)不贊成臺灣“完全自治”的提法,“完全自治”就是“兩個中國”,而不是一個中國。自治不能沒有限度,不能損害統一的國家的利益。 (四)祖國統一后,臺灣特別行政區可以實行同大陸不同的制度,可以有其他省、市、自治區所沒有而為自己所獨有的某些權力。司法獨立,終審權不須到北京。臺灣還可以有自己的軍隊,只是不能構成對大陸的威脅。大陸不派人駐臺,不僅軍隊不去,行政人員也不去。臺灣的黨、政、軍等系統都由臺灣自己來管。中央政府還要給臺灣留出名額。 (五)和平統一不是大陸把臺灣吃掉,當然也不能是臺灣把大陸吃掉,所謂“三民主義統一中國”不現實。 (六)要實現統一,就要有個適當方式。建議舉行兩黨平等會談,實行國共第三次合作,而不提中央與地方談判。雙方達成協議后可以正式宣布,但萬萬不可讓外國插手,那樣只能意味著中國還未獨立,后患無窮。 【3】“江八點” 1995年1月30日,江澤民提出的關于發展兩岸關系、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的八項主張。 1、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是實現和平統一的基礎和前提。 2、對于臺灣同外國發展民間性經濟文化關系,我們不持異議。但是,我們反對臺灣以搞“兩個中國”、“一中一臺”為目的所謂“擴大國際生存空間”的活動。 3、進行海峽兩岸和平統一談判,是我們的一貫主張。在一個中國的前提下,什么問題都可以談。談判過程中,可以吸收兩岸各黨派、團體有代表性的人士參加。 4、努力實現和平統一,中國人不打中國人。 5、面向21世紀世界經濟的發展,要大力發展兩岸經濟交流與合作,以利于兩岸經濟共同繁榮,造福整個中華民族。 6、中華各族兒女共同創造的五千年燦爛文化,始終是維系全體中國人的精神紐帶,也是實現和平統一的一個重要基礎。 7、兩干一百萬臺灣同胞,不論是臺灣省籍還是其他省籍,都是中國人,都是骨肉同胞、手足兄弟。要充分尊重臺灣同胞的生活方式和當家作主的愿望。 8、我們歡迎臺灣當局的領導人以適當身份前來訪問;我們也愿意接受臺灣方面的邀請,前往臺灣。 【4】“胡四點” 2005年3月4日,胡錦濤發表了新的對臺工作的四點“絕不”。 第一,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絕不動搖; 第二,爭取和平統一的努力絕不放棄; 第三,貫徹寄希望于臺灣人民的方針絕不改變; 第四,反對臺獨活動絕不妥協。 |
相關閱讀:
- [ 03-04]省婦聯召開中心組學習會傳達貫徹
習近平總書記在春節團拜會上重要講話精神 - [ 03-03]《習近平用典》出版發行
- [ 03-03]習近平代表的兩會時間:今年履職新期待
- [ 03-03]習近平在閩東:以滴水穿石的精神振興閩東 中國省域競爭力福建居第9
- [ 03-03]習近平對鄒碧華同志先進事跡作出重要批示強調
堅定理想信念 堅守法治精神
努力作出無愧于時代無愧于人民無愧于歷史的業績 - [ 03-03]加拿大駐華大使趙樸:習近平對中國的問題很清楚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