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威解讀政府工作報告六大數據
六、749萬 10%
報告中提到,2014年,貧困地區農村學生上重點高校人數連續兩年增長10%以上。2015年,高校畢業生749萬人,為歷史最高。
【解讀】張連起:就業結構發生變化 創業提升人生價值
張連起:為什么定在7%左右的GDP增速,很大程度上因為要考慮就業。去年經濟增速下降但是就業率不降,在第三季度末就完成了1300萬就業的目標,這預示著就業結構發生了一些變化。大多數就業人員流向了服務業、小微企業。創新創業、服務業的數量包括勞動生產率的提升,全要素生產力的提升,都向好發展。今年要保持在7%左右的增長,實現一千萬的就業目標。因為我們每年都是700、800萬的大學生就業,今年鼓勵大學生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也一定有這方面的考慮。之前,我們國內階層的縱向流動有些固化了,通過這種創業創新可以實現提升價值和提升人生的目的。
遲福林:中國教育結構同經濟轉型升級不相適應
遲福林: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把一些地方的本科院校逐步向職業學校過渡。中國每年勞動力減少幾百萬,而大學生有幾百萬難以就業,為什么呢?不是社會沒有需求,而是人才結構和經濟轉型不相適應。我一直認為中國的結構性矛盾,就是教育結構同經濟轉型升級不相適應,因此調整教育結構,推進教育體制改革,應當成為結構性改革的重點任務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