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新常態下如何描繪環?!靶庐嬀怼?
2015-03-05 16:45:27? ?來源:光明網-時評頻道 責任編輯:陳瑋 陳瑋 |
分享到:
|
其二,環保是全環節涉及的。在社會再生產過程中,生產、交換、分配、消費等環節都涉及到環保。在工業生產過程中,研發、設計、制造、銷售等環節都涉及到環保。在農業生產過程中,育種、犁地、播種、中耕、除草、澆水、收獲等環節也涉及到環保。因此,實現環境保護新常態需要有全環節意識,需要進行全流程管理——“源頭嚴防、過程嚴控、結果嚴懲”。 其三,環保是全時間推動的。環境污染產生于所有時間段,過去有,現在有,未來還有,一年四季、一天二十四小時都有。因此,環保新常態意味著環境保護必須持續進行,不能“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必須“全天候”采取措施,不能只考慮白天,不考慮夜晚。特別是針對部分企業為了躲避白天監管、采取晚上偷排的行為,需要加強夜晚監管的力度,上一些夜晚監管的設備。 其四,環保是全手段實施的。環保是一項十分復雜而艱巨的任務,實現環保新常態需要多手段聯動,需要綜合運用法律手段、行政手段、市場手段和道德手段等?!袄l限電”、“區域限批”、項目停工、車輛限行等行政手段是我們過去利用較多、輕車熟路的手段,效果立竿見影,但副作用和后遺癥較多,在其他手段暫時還難以有效發揮作用的情況下,行政手段不可或缺。市場手段是可以降低成本、優化資源配置的手段,今后要重點利用,但建立污染排放權交易市場、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水權交易市場、節能量交易市場等環保市場還需要一個過程。道德手段是個慢變量。法律手段是當前特別需要強化的手段。實現環保新常態,需要按照新《環境保護法》的要求,強化環保執法,落實“按日計罰”和生態紅線等,賦予環保部門強制執法權,建立環境執法隊伍,使之成為“有牙的老虎”,開展環境健康風險評估,擴大環境公益訴訟主體等。 其五,環保是全社會行動的。環保絕不僅僅是環保部門的事,環保部門即使人再多、職能再強、手段再多,也不可能“小馬拉大車”、解決日益嚴峻的環保問題。全社會每個主體既是環境污染的主體,也是環境保護的當然責任主體。實現環保新常態,需要政府、企業、社會組織、居民等各個主體的協力行動,需要形成全社會“既要金山銀山、更要綠水青山”的共識,需要政府、企業、公眾從收入中拿出更多的比例來治理環境、保護生態,需要形成強大的、無孔不入的環境污染社會監督網絡,需要每個人自覺地采取垃圾分類、綠色出行、節能節水節材等行動。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長 李佐軍)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