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應新常態的關鍵是制度供給與創新驅動 --專訪全國人大代表、浙江省省長李強
2015-03-05 16:50:00?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陳瑋 李艷 |
分享到:
|
新華網北京3月4日電(記者朱國賢張樂)最近,浙江省省長李強考察杭州城西夢想小鎮,當時與創業青年交流的一個即興講話在微信上熱傳,其中一段話被反復引用:“夢想小鎮是什么?當時之所以取這個名字,是希望這里成為天下有創業夢想的年輕人起步的搖籃,讓夢想變成財富,讓夢想成真。” 一見面,提起夢想小鎮,李強的臉上就寫滿了期待。“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臺風’已經來臨,夢想小鎮的成長速度令人興奮。我相信,年輕人創業、人才創業將成為新常態下轉型發展的一股新動力。”2015年浙江省兩會,“特色小鎮”首次出現在政府工作報告之中。浙江將規劃建設一批兼具產業、文化、旅游功能的特色小鎮,而明確定位為互聯網創業服務的夢想小鎮就是其中的一個。 今年浙江省政府工作報告將2015年的經濟增長目標定在7.5%左右,這個數字,是1990年以來最低的一個。“近兩年經濟下行壓力確實在加大,雖然我們下調了年度目標,完成目標任務仍需要付出艱苦的努力,但我始終相信浙江人應對市場變化的智慧、韌勁和創造力。” 談及經濟走勢,李強說:“當前,我國經濟發展已全面進入新常態。地方政府必須深刻認識和全面把握新常態下速度變化、結構優化和動力轉換的本質特征。”在他看來,經濟從高速增長轉為中高速增長,不是被動應對,更不是“無可奈何花落去”,而是要努力在速度放慢中實現結構優化與動力轉換。 “新常態下,速度變化的本質特征是‘有減有增’。”李強預計,今年浙江省經濟增長是7.5%左右,但信息、環保、健康、旅游、時尚、金融、高端裝備制造等支撐浙江未來發展的七大產業的增長卻會在8%以上,有的甚至會在10%以上。“速度可以下去,效益、質量必須上來,經過努力也能夠上來。做‘減法’相對容易,做‘加法’確實難,考驗地方政府能力的關鍵是‘加法’。” 李強說,速度變化中的“有減有增”,取決于產業、城鄉、區域三個層面的結構優化,結構優化最終要體現在產業高端化、城鄉一體化和區域均衡化。這既是轉型升級的主要標志,也是轉型升級的主要目標。 “產業結構優化主要表現在高附加值、低能耗、低排放產業比重要持續上升。如果今年以及整個‘十三五’時期支撐浙江未來的7大萬億級產業都能增長8%乃至10%以上,同時持續加大高能耗、高污染、低附加值產業的淘汰改造力度,我們就能逐步形成以高端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為主體的產業結構。” 城鄉結構優化主要表現在城市化水平持續提高。目前,浙江省的城市化水平大約是64%。城市化進程的加快會帶動資源要素利用效率的大幅度提高、勞動生產率的大幅度提高以及創業創新機會的大幅度增加,從而帶動城鄉居民收入的提高。 區域結構優化主要表現為區域均衡發展水平提高。“人均GDP不是衡量區域均衡發展水平的核心指標。美國阿拉斯加冰天雪地,沒有多少GDP,如果按人均GDP來比較,美國可能是區域差距最大的國家之一。”李強舉例說,區域結構優化有兩層含義:一是宜工則工、宜農則農、宜林則林,該加強生態保護的地方切實保護好生態環境,該發展的地方好好發展、快快發展。二是區域之間人均收入的差距應該在合理范圍內。 憑借大量的基層調研,這位務實的省長信手拈來了許多例子:以麗水市為例,去年該市人均GDP近5萬元,約為全省平均值的67%;而剔除生活成本因素,麗水城鄉居民收入大致為全省平均值的80%左右,遠遠小于人均GDP的差距。“從這個意義上講,麗水的確不算欠發達地區。如果麗水在切實保護好綠水青山的同時,城鄉居民收入能達到全省均值的90%左右,我們的區域發展就比較均衡。這是區域結構優化的核心。” “如何推動結構優化?關鍵在于動力轉換。動力轉換就看浙江能不能從投資拉動、出口帶動、要素推動為主,轉入突出制度供給和強化創新驅動。”在這位熟悉經濟的省長看來,加快發展以互聯網為核心的信息經濟等新興產業,加快建設夢想小鎮等新型“眾創空間”,就是希望用制度創新和科技創新確立浙江經濟轉型發展的新動力,進而創造新優勢。“僅靠膽大和吃苦創業的時代已經過去了,未來的創新驅動,更多地要依靠人才創業,更多地依靠技術進步來提高質量、效益和市場競爭力。” 李強強調,創新驅動并不是對投資拉動、出口帶動、要素推動的否定,而是要通過制度創新和科技創新,不斷提高投資的拉動效應、出口的帶動效應、要素的推動效應。他說:“速度變化、結構優化、動力轉換是一個有機整體。速度變化是表象,結構優化是本質,動力轉換是關鍵。浙江必須堅持以更高質量、更好效益、更穩發展適應速度變化,以‘五水共治’‘四換三名’、新型城市化和主體功能區戰略推進結構優化,以制度供給、創新驅動推動動力轉換,促進經濟健康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 有人說,當前中國經濟發展不缺錢,也不缺人,缺的是制度供給。李強深以為然。去年,浙江全省消滅了6000多公里垃圾河,整治了4000多公里黑河、臭河。“垃圾、污水倒入排入河里長期沒人管或管得不到位,這是制度供給出了問題。整治以后怎么辦,大家都說要有長效機制。這個長效機制,就是實施更加完善的環境保護制度。” |
相關閱讀:
- [ 03-05]胡必亮:推進開放新戰略 引領經濟新常態
- [ 03-05]海外專家看中國“新常態” 展望經濟發展走向
- [ 03-05]金融者說——新常態 新思維胡懷邦說新常態下銀行發展新思路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