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軍費連續5年兩位數增長 專家稱適度合理
2015-03-06 07:14:34? ?來源:中國新聞網 責任編輯:陳瑋 李艷 |
分享到:
|
專家:新型武器裝備的研發、列裝占比較重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5日表示,要加大國防科研和高新技術武器裝備建設力度,發展國防科技工業,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等。張軍社指出,中國武器裝備已進入更新換代時期,今年軍費在新型武器裝備的研發、列裝上所占的軍費分量會比較重。 據了解,2014年新增國防費主要是用于提高武器裝備現代化水平、提高軍隊人員生活待遇和推進軍隊體制編制調整改革等三個方面,而武器裝備建設、新型作戰力量建設、信息化建設、實戰化軍事訓練和高素質新型軍事人才培養則是軍費保障的重點。 對于2015年新增國防費的使用領域,侯小河分析稱將主要集中于三方面:人員生活費、訓練維持費、裝備采購和維修費。 至于各部分所占比例,“以上三方面大約各占1/3,其中人員生活費和訓練維持費都屬于維持性開支,加起來占2/3。” 侯小河說,近年來我軍士官比例大幅增加,人員工資較過去增長幅度較大。從訓練上來看,實戰化訓練、跨區訓練比以往更為普遍,對經費保障要求更高。” 國防費增加了,但怎樣把軍費用好無疑是另一個關注焦點。軍費管理是建軍治軍的重要方面,2014年經中央軍委批準,全軍部隊已全面推行軍費績效管理工作,著眼花錢必問效、低效必問責,確保每一分軍費用在刀刃上。 對于如何合理使用軍費支出,使軍費使用效益提升,侯小河表示,國防經費的使用,應以提高戰斗力為唯一標準和導向,向基層部隊傾斜、向戰斗部隊傾斜、向先進裝備研發傾斜、向實戰化訓練傾斜,避免低效益重復建設,嚴格杜絕浪費。 解放軍少將宋方敏指出,軍費管理不嚴的軍隊,打不了勝仗。依法從嚴治軍,必須依法從嚴管好軍費。 外媒惡意炒作中國軍費 專家斥其偏見 外媒一向關注中國軍費和軍力發展問題,其中不乏渲染“中國軍費不透明”和“中國威脅論”,專家指出,中國軍費信息公開透明,外媒觀點體現其偏見和歪曲 2015年2月11日,英國國際戰略研究所發表報告稱,近年中國海軍大規模造艦,中國軍費顯著增長并“缺乏透明度”。該報告稱,2010年中國占據亞洲軍費開支總量的約28%,2014年其份額已增至38%左右。 對此,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回應稱,中國軍費支出占GDP比重不僅低于世界主要國家和世界平均水平,中國人均國防費支出僅相當于美國的1/22,日本的1/5。 華春瑩還強調稱,中國國防費預算產生過程公開透明,中國軍費總額及其基本構成等信息也都公開透明。 日本各主流媒體此次紛紛緊盯中國軍費動態,認為中國軍費連續2年超過8000億元,僅次于美國而成為全球第二。在與周邊國家發生海上摩擦的背景下,中國近年來每年都會增加海空兩軍預算,在美國高調宣稱“回歸亞太”后,更增強了與美軍對抗的意識。 路透社文章稱,中國軍費增長“不受經濟增長放緩制約”,加大對潛艇和隱形戰機等高科技裝備的投入,軍力發展“引發地區擔憂”,特別是中國在東海和南海主權糾紛中采取了強硬立場。文章認為,中國軍費增長可能主要投向海軍反潛艦和建造更多航母。 針對外媒惡意炒作,張軍社表示,西方很多媒體戴著有色眼鏡過分解讀中國軍費,指責“不透明”等等。事實上,中國政府嚴格按照有關法律法規審查撥付軍費預算,整體來說是透明、嚴肅的。此外,軍費透明度沒有很完整、嚴格的國際標準,西方媒體的指責屬于雞蛋里面挑骨頭,體現偏見和歪曲。 有評論指出,中國已經近30年未因實戰放過一槍一炮,堪稱是“最和平”的大國。中國加強國防建設是要確保繼續做“最和平”國家的權利,并讓更多國家分享中國的持久發展。世界愛好和平的人們切不要相信“中國威脅論”的鼓噪。 |
相關閱讀:
- [ 03-05]中國軍費連增因西方封鎖 增長10%仍不及美國 社評
- [ 03-05]社評:中國公眾歡迎軍費再增10%左右
- [ 03-05]外國專家:2015年中國軍費預算增長10% 仍不及美國
- [ 03-05]中國軍費增因:中國被西方封鎖自研武器肯定貴
- [ 03-05]西方主流媒體關注中國兩會 反腐、軍費開支成熱點話題
- [ 02-12]日媒:全球軍費4年來首次增長 歐洲安保面臨考驗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