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協就在你我身邊
2015-03-09 11:19:32? ?來源:人民日報 責任編輯:陳瑋 陳瑋 |
分享到:
|
很長一段時間,在老百姓眼里,政協蒙有一層神秘的面紗。似乎只有兩會召開時,才會撩開面紗看到政協舉辦的一些活動、所做的一些工作。很多人覺得政協離自己很遠。 政協委員中各行各業專家比較多,忙于專業難免疏于和外界接觸。但其實,大部分委員就在你我身邊。張海迪委員曾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即使是“坐在人民大會堂里”“我的心也離殘疾朋友們很近”。她42歲成為全國政協委員,一直關注殘疾人問題,參與多次提案的起草,不少提案得到落實,有的提案受到國家和社會各界的重視。每每如此,“心里萬分高興”。對她的這番感慨,大部分委員感同身受。 政協作為發揚社會主義民主的重要形式,是一個廣泛聯系群眾、團結各界人士的重要平臺。政協關注的問題,常常是群眾最關注的切身利益問題。比如,政協全國委員會每年提交的五六千份提案,大部分都是圍繞老百姓最關心的教育、醫療、養老、住房等內容;每年政協委員反映的社情民意,也基本上與民生相關,許多直接來自調查研究、所見所聞。政協的大會發言和議政性常委會等,雖然大多關注國家層面的改革發展,但也經常聚焦群眾最關心的事情,比如2014年就有大會發言,提出“何時辦事不求人”這樣的“小問題”。 我有一個提案,關注的也是一個“小問題”。提案直接起因于一個孩子。去年4月,參加全國政協組織的“關于以減負提質為重點,深化義務教育教學改革”的專題調研。在一所學校考察時,我問一個孩子,是不是覺得學習很辛苦?這個小女生天真地告訴我:“不苦呀!我天天都和爸爸媽媽在一起。以前我一年都見不到他們一面,那才苦呢。”孩子的話讓我對留守兒童問題陷入了更深的思考,經過深入調研,有了今年“關于保障兒童親子團聚權、根治‘留守兒童’問題”的提案。“和父母在一起”,聽上去只是小問題,但是,如果讓所有的孩子都能與父母在一起,意味著人民的生活更加幸福。 政協是個說話的地方,在這里反映和表達著的各種聲音各種意見,都會得到尊重和包容。分歧在辯論中趨同,矛盾在交鋒中化解,共識在討論中形成。最終,國家的利益、群眾的利益、個人的利益,取得了最大的公約數,更多的人對改革理解、支持、參與,更多改革正能量得以激發,政協也就實現了工作的重要目標。 政協不是權力機構,但政協可以通過參政議政、民主監督,限制權力的濫用。政協不是決策機構,但政協可以通過建言獻策、反映社情民意,使決策更加民主科學。如果我們的政協在廣納群言、廣謀良策上,更好地集智聚力,傾聽民聲,讓各界群眾的意見在政協的平臺上更多地表達,使黨和政府的決策更符合各界群眾的愿望,人民一定會越來越清晰地感覺到,政協其實很近,就在你我身邊。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