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把握“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本質特征和基本要求
2015-03-09 13:22:55??來源:宣講家 責任編輯:陳瑋 陳暉 |
分享到:
|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堅持問題導向和科學思維,以當代中國共產黨人的全局視野和戰略眼光,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的戰略布局。這“四個全面”,立足治國理政全局,抓住改革發展穩定關鍵,統領中國發展總綱,確立了新形勢下黨和國家各項工作的戰略方向、重點領域、主攻目標,標志著我們黨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上升到了新高度,也為繼續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謀劃和推進民族復興的偉大事業提供了總的依據和遵循。認真研究其本質特征,深刻把握其基本要求,積極探索有效推進的方法路徑,既是落實“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必然要求,也是持續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國夢”的客觀需要。 一、深刻認識“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在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中的地位作用 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首先要認識“四個全面”在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程中的地位作用,這是準確把握“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前提,也是有效落實“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內在動力。 首先,“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是勾勒社會主義中國未來圖景的戰略主線。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一項前無古人的偉大事業,必須準確把握和自覺運用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頂層設計、總體謀劃,既有目標又有舉措,既有全局又有重點,既有循序漸進、全面推進,又有牽“牛鼻子”重點突破。而以“四個全面”為戰略主線,恰是適應上述“三大規律”的戰略之舉。發展是時代的主題和世界各國的共同追求,改革是社會進步的動力和時代潮流,法治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保障,從嚴治黨是執政黨加強自身建設的必然要求,這其中的每一個“全面”都具有重大戰略意義。牽住了“四個全面”,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就會方向堅定、思路明確、脈絡清晰,步步向前,節節勝利,最終實現偉大愿景。 其次,“四個全面”是新形勢下黨和國家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戰略部署。在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我們付出若干艱巨努力,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圍繞著力解決影響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影響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弊端問題,確定了330多項重要的改革任務;四中全會圍繞著力解決我國法治建設和黨的建設中存在的問題,確定了180多項重要的改革任務,“四個全面”正是推進這些任務落實的總部署、總框架。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我們黨確定的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時要達到和實現的奮斗目標,民心所向、眾望所至,體現了我們黨的“植根”要求;改革是中國的第二次革命,是我國經濟社會和社會發展的強大動力,體現了黨和國家的“活力”要求;法治是中國共產黨的歷史選擇,是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本質要求和基本方略,體現了我們黨的“固本”要求;全面從嚴治黨,是鍛造偉大事業堅強領導核心的組織保證,體現了我們黨的“強肌”要求。抓住這“四個全面”,就扭住了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關鍵環節、重點領域和主攻方向。 |
相關閱讀:
- [ 03-09]高清圖解:“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是怎樣形成的
- [ 03-09]兩會代表委員認為——
“四個全面”戰略布局 “半邊天”不可或缺 - [ 03-08]“一帶一路”戰略為港澳臺打開“機會之窗”
- [ 03-07]解放軍代表:以嶄新面貌開創強軍興軍新局面 為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貢獻力量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