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傳統村落保護難題:像保護耕地一樣保衛“鄉愁”
2015-03-09 22:23:49?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張海燕 李艷 |
分享到:
|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發展智慧城市,要保護和傳承歷史、地域文化。全國兩會期間,傳統村落保護話題引起代表委員們的強烈關注。 吊腳樓人去樓空怎么辦?民族特色老建筑能不能裝上鋁合金門窗?古村落旅游開發熱潮蘊藏哪些風險?地方官員在保衛“鄉愁”的過程中如何作為?這些,成為代表委員們關注的焦點。 古老村落面臨現代文明沖擊 黔東南州黎平縣地捫村保存著延續700余年的侗族建筑,其侗族干欄式木構民居與地貌、山水融為一體,極具民族特色。然而,記者近日在地捫村看到,村中“插花”一般出現了不少磚石結構的新房子。老支書吳勝華說,目前全村已有100多戶人家提出或已蓋了青磚白瓦的樓房。 “古村落大都位置偏遠、交通閉塞,發展相對落后,一些古老建筑、自然風光、傳統習俗才得以留存和傳承。”貴州省文物保護研究中心主任陳順祥說,現在工業化、城鎮化、新農村建設的速度很快,如果再不保護,過個三五年,這些古村落可能就被拆完了。 全國人大代表,廣西桂林市龍勝各族自治縣偉江鄉布弄村黨支部書記蔣錦坤說,隨著城鄉一體化發展的推進,許多自然村寨的面貌發生了巨大改變,鄉間的石板路被水泥覆蓋,農民住進了樓房,曾經的吊腳樓越來越少,家鄉特色正在一點一點消失。 全國人大代表、貴州省黔東南州州長廖飛說,當前傳統村落保護呈現“三難”狀態:一是在強化保護和合理開發方面,難以精準拿捏。比如一些地方的古村落旅游開發常常面臨過度商業化的指責。二是在傳承特色和現代融合方面,難以完美結合。比如吊腳樓、木房子等,很多專家覺得要保護,但群眾有小康生活需求,改造愿望強烈。三是在文化遺產和文化產業方面,難以深度嫁接。村落不是“死”的東西,還承載著風貌、建筑、慶典、手工藝等一系列“活”的東西,在發展文化創意產業和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時往往面臨矛盾。 警惕“建設性破壞”“旅游性破壞” 鄉村旅游開發日漸熱絡、古鎮古村的改造四處開花……近年來,隨著政府有形之手和商業資本的介入,一方面帶動了傳統村落的保護與再造,另一方面也引發了過度商業開發、利益分配不均等新問題。 全國政協委員、臺盟中央常委駱沙鳴總結了當前古村落保護和開發利用中的不良現象:重開發輕保護、缺乏有效監管體系和手段;重鄉土建筑和歷史景觀、輕村落精神文化內涵;重新城鎮建設和新農村建設、輕傳統村落保護;被動搶救性保護多、主動規劃性保護少;“建設性破壞”和“旅游性破壞”屢見不鮮。 駱沙鳴認為,傳統村落保護利用工作要尊重村民自主自治,必須加強整體保護和文化生態環境保護。要使保護工作更加系統化、法治化和科學化,避免干擾破壞村民的傳統習俗和生活秩序,要讓保護利用成果惠及全體村民,實現社會共享。 廖飛認為,對于具有特殊歷史文化信息的古村古寨,保護是第一位的,旅游開發要控制邊界、控制容量、控制業態。比如一些地方的古城開發一窩蜂式的搞酒吧經營,效果并不好。對于一些改變民族文化傳統的商業形態,必須通過特許經營嚴格準入。 廖飛說,古村落搞旅游開發,一方面要讓群眾利益均沾,比如貴州西江千戶苗寨,門票收入15%用來獎勵保護老房子的村民,最近還要提高。另一方面要擺脫門票經濟依賴,大量的傳統村寨旅游開發,完全靠收門票不現實,但是可以在發展大健康產業、體驗旅游、休閑旅游上著力,帶動傳統村寨的活態化開發利用。 要像保護耕地一樣保護古村落 盡管當前我國出臺了文物保護法、非物質文化遺產法等一系列政策法規,但相關代表委員認為,對于量大面廣的傳統村落保護,現有的制度保障仍有待細化和強化。 駱沙鳴委員認為,當前傳統村落保護的政策法規不健全、政策措施不配套、管理體制不完善;保護資金匱乏、能工巧匠缺乏;產權分散、產權不清、“多頭管理”等問題突出。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副主席潘魯生說,當前亟需將傳統村落的保護工作納入法制軌道,加快相關立法進程,從法制層面解決傳統村落的保護紅線和保護原則、保護主體和法律責任、保護機制和保護措施、保護監督和評價執法等問題,從制度上協調和處理好傳統村落保護與發展中的歷史、經濟和文化等問題。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文聯副主席馮遠說,要把古村落的文化保護,列入當地經濟發展的重要內容,列為干部考核的硬指標,因為光有保護條例,沒有執行沒有用。要像保護耕地一樣劃定古村落保護的底線和高壓線。 全國政協委員馮驥才認為,非遺法公布四年多來,沒有執行過一個案例,缺乏硬約束。許多地方領導不知道哪些是文化遺產,哪些不可移動、不可買賣,破壞了要負什么法律責任。文化遺產由政府管理,官員要依法理政,就必須懂法、知法、用法。 馮驥才呼吁,地方各級政府的主要領導首先應學習和執行文物保護法和非物質文化遺產法,樹立依法保護理念,把這兩部法的學習納入干部培訓班、學習班,將執行實效列入年度考核,并建立起對政府部門的問責機制。(參與采寫記者 許雪毅 趙葉蘋) |
相關閱讀:
- [ 03-08]代表委員熱議閩建設海絲之路核心區 蘇增添:支持傳統村落文化保護與傳承
- [ 03-08]全國人大代表蘇增添:支持福建傳統村落文化保護與傳承
- [ 03-06]寧德蕉城成立傳統村落保護志愿者協會
- [ 02-10]福州:傳統村落保護講座受追捧
- [ 02-09]三明歷史文化名村和傳統村落調查摸底工作初步完成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