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大國:一席話,洞悉習近平的人才戰略觀
2015-03-10 10:19:19??來源:人民網 責任編輯:陳瑋 陳暉 |
分享到:
|
人民網北京3月9日電 治國之要首在用人。習近平的人才戰略觀,有著鮮明的“習式風格”。什么樣的人才將迎來大發展的機會?3月5日,習近平說了一句意味深長的話“人才政策,手腳還要放開一些”。如何放開手腳?其實,習近平講過的。神秘作者“杜小杜”再次出手,在微信公號學習大國(微信號XXDAGUO)獨家公布習近平在上海與外國專家的一場談話,不容錯過! 一句意味深長的話——“人才政策,手腳還要放開一些” 參加上海代表團審議,習總書記的一句話樸實卻意味深長:“人才政策,手腳還要放開一些”。 現場寥寥數語,背后有著萬語千言。 其語境,是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兩年來,幾乎每一次他講到創新驅動,一定會講到人才。 二者有何關系?“人才是創新的根基,創新驅動實質上是人才驅動。誰擁有一流的創新人才,誰就擁有了科技創新的優勢和主導權。” 其場合,是上海代表團審議現場。上海,中國對外開放重要口岸,中國最早接受外來文化、技術的地方,是匯聚各界翹楚的人才高地。 記得亞信峰會后,習近平就在那主持召開了一場外國專家座談會,釋放的信息簡直爆棚,也成為洞悉當今人才戰略的一個重要窗口。 筆者翻出10個月前的現場記錄。獨家摘錄(并非全文)習近平在上海外國專家座談會上的講話,原汁原味,讀來酣暢淋漓: 一篇信息量超大的講話——中國要永遠做一個學習大國。不論發展到什么水平都虛心向世界各國人民學習 中華民族歷來具有尚賢愛才的優良傳統。強調治國之要首在用人。古人講,尚賢者政之本,為政之要莫先于用人。 當今,聚才用才應該包括國內國際,就是要擇天下英才而用之。一個國家沒有這樣的眼光、這樣的胸懷是很難快速發展起來的。一位經濟學家說過,人類的未來并不完全取決于空間、能源和耕地,而是取決于人類智慧的開發。 不拒眾流,方為江海。當今世界,經濟全球化、信息社會化所帶來的商品流、信息流、技術流、人才流、文化流,如長江之水,擋也擋不住。一個國家對外開放,必須首先推進人的對外開放,特別是人才的對外開放。人的對外開放對推進一個國家的對外開放具有基礎性作用。如果人思想禁錮、心胸封閉,那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對外開放。因此,對外開放要著眼于人、著力于人,推動人們在眼界上、思想上、知識上、技術上走向開放,通過學習和應用世界先進知識和技術,進而不斷把整個對外開放提高到新的水平。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近代以來的中國夢。中國改革進入了攻堅期、深水區,啃硬骨頭、涉險灘。要改革就需要人才、呼喚人才、造就人才。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需要廣開進賢之路、廣納天下英才。 我們已經到了需要更多依靠科技創新引領和支撐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新階段。要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保障改善民生,提供強大的人才、智力支撐。任何一個民族的自主創新,都不可能脫離人類已有的認識成果。任何具有推動社會進步的創新,都是人類共同擁有的財富。 面對世界經濟緩慢復蘇的復雜形勢,面對消除貧困、保護環境、應對傳統安全和非傳統安全等各領域的世界性難題,世界各國必須攜手尋求解決之道。要在經濟、科技、文化、教育、安全等領域,展開全方位合作,分享借鑒彼此有益經驗。 當今世界,各國文化交流和碰撞明顯加深、加快。古詩經中,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不同民族、不同國家的文化,猶如他山之石,亦如他山之玉。不同民族、不同國家、不同地域之間的文化交流,好比不同色彩的搭配,在縱橫交錯、明暗強弱的各色組合之中,新的畫面和景色就會出現。 文明交流互鑒,首先是人的交流互鑒。加強國際人才交流合作,有利于我們積極借鑒世界各國優秀文明成果,也有助于推動中華文明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更重要的是,這種交流有利于推動不同文明相互尊重,推動世界各國人民相互理解。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這是辯證法。十步之內必有芳草,三人行必有我師。任何一個民族、一個國家都需要學習別的民族、別的國家的優秀文明成果。我看,中國要永遠做一個學習大國。不論發展到什么水平都虛心向世界各國人民學習,以更加包容的姿態開闊眼界、開闊思路、開闊胸襟。加強同世界各國的互融、互鑒、互通,不斷把對外開放提高到新的水平。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 引進國外人才和智力,是中國對外開放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們長期堅持的重要戰略方針。 中國將實行更加開放的人才政策,不唯地域引進人才,不求所有開發人才,不拘一格用好人才。在大力培育國內創新人才的同時,更加積極主動地引進國外人才特別是高層次人才,熱忱歡迎外國專家和優秀人才以各種方式參與中國現代化建設。我們將積極營造尊重、關心、支持外國人才創新、創業的良好氛圍,對他們充分信任、放手使用,讓各類人才各得其所,讓各路高賢大展其長。 各位外國專家把中國作為第二故鄉,我們把大家視作中國這個大家庭的一員。希望各位外國專家繼續關心、支持、參與中國現代化建設,對中國改革發展建言獻策。你們不僅帶來了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還帶來了新的理念和認識。你們對中國發展的見解、辨析、意見,甚至不留情面的批評,有利于我們正視自身問題、解決面臨難題。正是良藥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希望各位外國專家繼續做好中外交流合作的民間大使。用自己的所見所聞和親身經歷,把一個全面、真實、立體的中國傳播到世界,讓世界對中國多一些理解和支持,促進中國同世界的交流合作,不斷增進對中國的了解和共識。 外國專家主管部門要繼續完善外國人才引進體制機制,切實保護知識產權,保障外國人才合法權益,對作出突出貢獻的外國人才給予表彰獎勵,讓有志于來華發展的外國人才來得了、待得住、用得好、流得動。 要遵循國際人才流動規律,更好發揮企業、高校、科研機構等用人單位的主體作用,使外國人才的專長和中國發展的需要緊密契合,為外國專家施展才能、實現事業夢想提供更加廣闊的舞臺。 中國夢是追求和平、追求幸福的夢。我們中國共產黨執政,追求什么?就是追求廣大中國人民過上幸福美好生活的夢想。中國夢帶給世界的將是機遇、和平和進步。我真誠希望外國專家能夠為中國夢的實現發揮積極的促進作用,同時也能夠在這個過程中實現你們自己的夢想。讓我們共同為世界的和平發展事業作出貢獻。 |
相關閱讀:
- [ 03-10]福建省扶貧“兩會”召開會議部署今年扶貧工作
- [ 03-10]省扶貧“兩會”召開會議部署今年扶貧工作
- [ 03-10]爭分奪秒發言將成“兩會”必修課
- [ 03-10]八項規定成果體現在兩會會風中
- [ 03-10]別讓兩會聲音“總踏入同一條河流”
- [ 03-09]兩會民生熱議點聚焦:擇校“條子”現象少了嗎?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