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倍政權欲修改安保法制 招執政在野多黨派批判
2015-03-10 13:02:40??來源:環球網 責任編輯:張海燕 陳暉 |
分享到:
|
據日本《朝日新聞》3月9日報道,最近,“安全保障法制的執政黨協議”一詞頻繁在新聞報道中出現,其是以何種目的在談論的呢?日本的安全保障的步調做了何種改變?安倍政權是如何重新考慮這個政策的?有關關此種種問題,《朝日新聞》先從后兩個問題著手,為讀者讀解這個復雜的題目。 日本的步調 日本安全保障的著眼點是:兩個有利益沖突的國家,該如何避開戰爭保持和平?日本從70年前的“二戰”戰敗后努力崛起,其安全保障政策是從主張放棄戰爭,堅持和平的憲法以及美日安全保障條約下優先發展經濟這一前提出發的。日本政府主張在軍事上盡可能不花費資金,依靠美國,自衛隊的活動也從保護國土撤出,進行“專守防衛”。而這個原則開始出現危機的是從19世紀80年代末期開始,美蘇冷戰結束,中東等地戰爭和地域紛爭不斷。美國要求日本不僅在經濟上要對其做出貢獻,要求日自衛隊派遣美國的要求不斷高漲,聯合國也希望日本政府對從內戰中重建的發展中國家給予支持。為此,海灣戰爭后,日本參加了國際掃雷活動,為了加入聯合國維和活動,開始了自衛隊海外派遣。 進入90年代后,日本周邊的局勢開始惡化,朝鮮加強導彈和核武器的開發,因此日本政府決定不得不進一步強化美日同盟。1997年,為了加強防衛合作,日本重新制定了“美日防衛線”方針,也制定了《周邊事態法》,其主要是總結日本自衛隊支援美軍的項目條例。進入21世紀,美國多次發生恐怖襲擊,以此為契機,日本擴大了自衛隊海外派遣。另一方面,中國經濟迅速發展,軍備擴大,出入海洋活動頻繁,圍繞釣魚島問題而產生的中日間摩擦,也成為日本安全保障的課題。 現在討論什么? 日本執政黨協議于2015年2月開始,每周召開一次,參加會議的有自民黨、公明黨議員各6人,包括政府閣僚。討論的前提是安倍政府于2014年7月份提出政府方針,即“內閣會議決定”。這個決定的要點大致來說有兩點,一是更改憲法中規定的在海外嚴禁自衛隊作戰、行使集體自衛權。如果日本自身有危機的話,為了幫助遭受攻擊的其他國家,日本可以參加海外戰爭。另一個要點是不使用武力的案例,其方針是為了對國際社會的和平做貢獻,自衛隊可以擴大海外活動范圍及其對其他國家軍隊的幫助。在內閣會議決定中,自衛隊的活動沒有變化,但規定《自衛隊法》、《周邊事態法》、《武力攻擊事態法》等諸多法律該如何改善、是否制定新的法律一事有待探討。 《朝日新聞》認為,若要制定或修改憲法需要國會的多數表決通過,安倍內閣在國會提交法案時,無論什么法案都需要事先得到自民黨和公明黨的承認。現在,執政黨正在探討有關事宜。法案的最終通過也需要在國會和在野黨進行交談審議,公明黨提出質疑“什么情況屬于淺顯的危機?”“憲法的和平主義能否守護?”在野黨也對安倍想要一氣之下改變政策的態度提出質疑和批評。 安倍政權努力進行的安全保障關聯法修正和新憲法制定 修改自衛隊法和武力攻擊事態法中規定的自衛隊使用武器執行武力,改為可以使用集體自衛權。 修改周邊事態法中規定的,在日本周邊發生戰爭時,支援美軍,改為在沒有地理條件的限制下,也要支援美軍以外的軍隊。 修改聯合國維和活動協助法中規定的在聯合各維和活動中派遣日本自衛隊,改為緩和武器的使用基準,以勝任更多任務。 自衛隊法修改中也新添了:1、解救海外人質的同胞;2、和自衛隊共同訓練中,保護美國等其他國家的武器。 在此之前制定了自衛隊派遣特別措施法,其目的是在海外發生戰爭、糾紛時基于派遣地點、期間、目的派遣自衛隊員,現在修改為無論何時都可以進行自衛隊海外派遣。 |
相關閱讀:
- [ 03-10]日本前首相批安倍有意篡改村山談話 不合情理
- [ 03-10]日本專家:安倍戰后談話應言明“日本進行侵略”
- [ 03-09]民調顯示安倍內閣和日本自民黨支持率雙雙下滑
- [ 03-09]日媒:地方選舉與戰后談話為安倍長期執政難關
- [ 03-09]安倍談話專家會代理主席:應言明“日本進行侵略”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