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腐敗不是發展的“潤滑劑”
2015-03-11 06:58:14? ?來源:人民日報 責任編輯:陳瑋 陳暉 |
分享到:
|
投資創業去哪兒好?這個企業家們頗費思量的問題,在兩會上有了別樣解答。日前,一位全國人大代表在山西代表團全體會議上說:眼下,正是到山西投資的最好機會。在他看來,逐步肅清的腐敗和逐步改善的風氣,讓投資環境有所改善,“誰先投資,誰先得利”。 反腐“風暴眼”,會成為發展機遇地,這樣的辯證法,可能出乎不少人的意料。不妨看看來自現實的證明。在江西,抓作風抓反腐不松勁,當地各項發展指標全線飄紅,“發展與反腐齊飛”,讓代表們認同“反腐并不會影響經濟發展,反而有利于經濟發展持續健康”;八項規定蕩滌下,高端餐飲業努力開拓大眾消費的藍海,“轉型共親民一色”,迎來了更有活力的發展…… 古人云“見機而作,如鴻之翔”,如果說正風反腐是我們時代極為強勁的翅膀,那么在其“風塵翕張”之下,一系列蝴蝶效應般的深刻變化,常常啟發人們去解碼背后的轉機與契機。 曾幾何時,“花錢事事辦、沒錢事事難”在不少地方成為潛規則。貪腐之風所及,有“有權不用、過期作廢”的心態,也有“朝中有人好辦事”的心理;有侵吞公帑的巨蠹,也有蠶食百姓保命錢的蟻貪。當一些人手里的公章蓋住了法條,當圍繞權力的關系學被奉為圭臬,何談公平的競爭,怎有創新的活力,又哪來發展的后勁? 一座城市的命運起伏值得深思。在發生破壞選舉案的衡陽,一度收送紅包、吃拿卡要成風,不少外地客商懼于不良政務環境,紛紛避而遠之,讓人心生“衡陽雁去無留意”之嘆。政治生態的惡化,成為當地發展的絆腳石。而這兩年來,衡陽各級干部痛定思痛,整肅吏治、匡正風氣,清掃多年積弊。隨著政治的清明,當地投資環境得到改善,產業發展搞活了,經濟增速也回升了,大有奮起直追之勢。 從正風反腐的苦味、辣味中,奮力尋找契機、打開局面,終于嘗到了健康發展的甜頭,“衡陽現象”只是一個縮影。固然,轉變是痛苦的,改變是艱難的,但道理卻是深刻的——腐敗是社會發展難以承受的負資產,廉潔才是社會進步不可或缺的正能量。 一位政協委員感慨:現在很多事項網上就能辦,省時省力還省錢,再也不用到處找關系托門子。改作風、反腐敗,點滴的變化中,其實都在重塑政治生態和發展環境。不再憑個別領導“一言堂”拍板,“任性”的機會少了,法治的力量就能發揮出來;不用打點方方面面了,把資金更多投向研發,尋租的空間小了,創新因子就能激活起來;不容忍團團伙伙、暗箱操作那一套,“圈子”的能量弱了,公平正義的價值就能彰顯出來。 “反腐和大家有什么關系?”兩會期間,這個問題引起熱烈討論。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的,自然生態要山清水秀,政治生態也要山清水秀。清風正氣,猶如空氣和陽光,受益而不覺,失之則難存。黨風政風連著社風民風,在反腐敗這場政治領域的“除霾戰”中,同樣需要凝聚社會合力,一起拔“爛樹”、治“病樹”、正“歪樹”。人人都為反腐盡一份力,我們就能不斷領略文明的風景,我們的社會就擁有更加澎湃的活力。詹 勇 |
相關閱讀:
- [ 03-10]人民日報:政治生態如何“山清水秀”
- [ 03-09]人民日報快評:為“吳波精神”點贊
- [ 03-09]人民日報評論員:共擔促進男女平等的責任與使命
- [ 03-05]人民日報評論:核心價值觀建設需要良法善策
- [ 03-04]人民日報鐘聲:改革訊息傳遞正能量
- [ 03-02]人民日報評論員:從嚴治黨鍛造堅強領導核心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