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沿海一帶形成了相當規模的進口廢物拆解市場,一家一戶式的小作坊普遍存在亂排、亂堆、亂填埋、亂焚燒等違法行為,走私“洋垃圾”源源不斷地流入。為破解這一難題,我國自2005年起正式實施“圈區管理”。 《經濟參考報》記者近日在多地采訪了解到,十年來,一些園區通過全過程跟蹤、封閉式管理強化環境約束,解決了部分中小再生資源加工企業的小、散、亂問題,通過資源整合建立起一批再生資源工業區。但與此同時,不少園區仍面臨雙重挑戰:部分地區“洋垃圾”拆解小作坊“頑固”存在、“野蠻生長”,入園意愿不強;園區內企業“吃不飽”,經營存憂。 “圈區管理”成效顯著防控一體提高資源再生效率 所謂“圈區管理”,是指符合相關技術規范、從事進口廢五金或進口廢汽車壓件集中加工利用,并且有海關檢驗檢疫等口岸監管部門入駐監管的園區,旨在提高再生資源的回收效率,減少和避免污水、廢棄物對環境的影響。 環保部污染防治司固體廢物管理處處長張嘉陵說,2005年至今,已通過驗收的“圈區管理”園區有13家,已批準建設尚未通過驗收的有7個。同時,各地根據自身情況,自發建立了若干再生資源加工利用園區。 在天津子牙園區,《經濟參考報》記者看到,司磅員一一登記進口廢物的單位名稱、品名、數量、車次等情況,隨后出具《進口廢物入園通知單》作為企業進口廢物的入園憑證。天津子牙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副主任湯桂蘭說,所有從天津港來的廢舊機電產品統一到園區進行通關報檢。為防止貨物被轉移到小作坊或非法小企業進行拆解,出園時要檢查“三聯單”,確保監督企業將貨物運到定點單位處理。 在廣東省清遠市華清循環經濟園電子垃圾拆解區,記者看到,生產線上的工人均戴著口罩進行手工初步拆解,車間內安裝有視頻監控系統和監控信息平臺。華清再生資源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何少銘說,對于拆解加工中產生的少量危險廢物,統一收集后納入危廢儲存庫,嚴防外流,再由企業統一送交有資質的單位進行處置。 位于浙江省的臺州市金屬資源再生產業園區,采取的則是最為嚴格的封閉式“圈區管理”。園區總指揮葉國智說,設立唯一一個主入口和主出口,實行“固廢入園—各廠區集中加工—成品出園”的運行模式,防止沒有價值和不符合環境保護標準的廢物及洋垃圾入園。 相比于小作坊的隨意生產、排污,圈區集中管理后,企業產生的廢水被納入管網進入污水處理廠處理,產生的不可利用廢物由園區統一收集交給專業的回收處置企業,實現管理、加工、污染的防控一體,既提高了資源再生效率,又實現了污染集中治理。 天津子牙園區的大型公用工程島上,統一建設了集污水處理、中水回用、廢棄物處理于一體的節能環保系統。臺州金屬再生產業基地配套建設了終極垃圾裂解項目,外部依托濱海污水處理廠和垃圾焚燒發電項目,對污水、廢氣、固體統一集中處理。 在清遠華清循環經濟園廢舊電線拆解區域,記者看到,幾位工人將廢舊電線電纜放入電線破碎機投料口后,塑料和銅自動分離,整個過程只產生廢水。廢水由園區統一回收處理后,進入市政污水管網進行深度處理。園區污水處理廠還增設了分子微電解池和上下兩層雨水隔油池。何少銘說,目前污水處理廠每天處理污水3000噸,約一半實現了中水回用,主要用于消防供壓、綠化以及園區地面沖洗。 臺州市還探索土壤污染修復,償還環境欠債。2008年,臺州市路橋區、溫嶺縣對前期無序拆解造成的土壤污染開展修復控制,部分重金屬污染土地已于2012年底達到農用地標準。同時對其他污染地塊實施控制,嚴禁種植可食用作物,控制區塊現已改種非食用經濟作物。廣東貴嶼在兩個村試點土壤修復,修復后土壤中大部分污染物含量有所下降。 |
相關閱讀:
- [ 03-28]大陸首個臺資“進口廢物圈區管理園區”通過驗收
- [ 02-16]我省首個進口可再生資源“圈區管理”項目通過預驗收
- [ 12-30] 鲅魚圈區首屆群眾文藝匯演活動結束
- [ 08-30]環境保護部:廢電器加工企業實行“圈區管理”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