園外拆解小作坊“堅挺”一座村莊半壁“工作區” 十年來,各地政府推行“圈區管理”,下了不少功夫。然而,小作坊不斷搬遷呈現隱蔽、分散趨勢,一些地區循環產業園區周邊依然小作坊林立,有的村莊甚至一半面積都是拆解場地。這些小作坊或拆解國家禁止進口的廢物,或采用焚燒等落后工藝加工國家批準進口的廢五金、機電等。 《經濟參考報》記者日前在天津靜??h子牙鎮大邀鋪村看到,從村口進入村莊,不見居民居住的小院,主干道兩旁都是大大小小的工場,一家挨著一家,有的門開著,有的院門緊鎖。站在門口向里看,廢舊電線、電機成堆放在露天院落沒有硬化的地面上,幾個工人坐在固體廢物堆中,用簡單工具手工剝除電線外皮,還有的焚燒一些廢物,冒著黑煙。 與工人交談得知,這些廢物都是進口來的。大邀鋪村被工整地分為廢舊拆解的“工作區”和生活區,“工作區”面積更大一些,主干道兩邊有大大小小幾十個小作坊,十分壯觀。在一個較大的作坊內,三位工人正在露天點火焚燒作業,氣味刺鼻。他們焚燒的是美國進口的廢鋁制品,通過熔化上面附著的塑料進行簡單拆解分離。當記者詢問這樣拆解當地環保部門會如何處罰時,其中一位中年男子說:“檢查的時候我們就低調一些,在這里干了十多年都沒有受到太大影響。” 而距離村子幾公里外,就是目前全國最大的循環產業園區——天津子牙循環經濟產業區,這里也是國家級廢舊電子信息產品回收拆解處理示范基地。園區和天津環保部門相關負責人在接受記者采訪時都表示,當地對進口廢物拆解實行“圈區管理”,對大量小作坊進行了整合,“園區外不允許而且也已經幾乎沒有私開的進口廢物拆解作坊了”。 無獨有偶,廣東清遠華清循環經濟園外同樣是廢物拆解小作坊林立。記者驅車進入清遠市清城區龍塘鎮的幾個村落,村道兩旁幾乎全是加工進口廢物的拆解作坊,院內工棚看上去低矮破舊,一些較大的作坊內還有貨車在裝卸廢電線等原料。據當地政府介紹,這里拆解的主要是廢舊電線和電機,拆解戶約有1000戶,多為家庭式作坊,規模小、拆解技術落后。 清遠市目前建有國家級的華清再生資源基地和市級的“民安”等四個拆解集聚區,清遠市要求電子廢棄物拆解戶今年5月必須全部進入循環經濟園區,否則將予以取締關閉。記者近日在龍塘鎮幾個村走訪看到,一些作坊大門虛掩,院內堆放著廢舊電線電纜、電機等,有工人正在用簡易的工具進行手工拆解。 此外,一些地區小作坊還通過不斷搬遷,呈現更加隱蔽、分散的趨勢。廣東清遠市清城區石角鎮的多名住戶反映,小區居民長期被焚燒電子廢棄物所產生的“毒氣”籠罩,氣味刺鼻,甚至半夜被熏醒。清城區環保局相關負責人說,不少拆解戶用露天焚燒的方式燒掉塑料,為躲避環保檢查,一般從凌晨四五點就開始燒,點完火就跑,隱蔽性強,作案時間短,查處難,屢禁不止。 浙江寧波慈溪原來也有很多加工進口廢舊塑料的小作坊。當地環保部門2014年實施了集中行動。記者近期夜訪了幾個過去小作坊林立的村莊,均未發現拆解場地。當地知情人透露,由于查處嚴,一些拆解作坊不干了,還有很多搬去了余姚市。 成本高執法難 入園企業“吃不飽” 記者在多地調查了解到,一些個體拆解戶不愿進入循環產業園區經營,主要原因是入園成本高,強制入園法律依據不足,政府面臨執法困境,同時受制于我國法律對廢家電等原料的進口限制,一些入園企業明顯“吃不飽”。 首先是入園成本高。海關總署緝私局相關負責人說,據他們的調研,目前國內園區普遍存在收費太高的問題,客觀上阻礙了中小企業和小作坊拆解戶等入駐園區。 廣東省貴嶼鎮一些個體拆解戶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入園60平方米的月租金為2.6萬元,而在自己家做,請幾個工人,沒什么租金成本。在清遠市龍塘鎮,一位來自四川的個體拆解戶潘先生告訴記者,夫妻倆一年收入4萬多元,現在租用園區約100平方米的場地,年租金5000元,再加上入園后的管理費等要3萬元左右。“現在銅價低,小本經營困難很大?!?/p> 天津小邀鋪村的作坊王姓老板和隔壁的元姓老板告訴記者,入駐子牙園區買地、上設備要花費上千萬元,即使前期投入拿得出來,但廢舊機電拆解時下行情不好,入園并不掙錢。廣東貴嶼的拆解戶說,當地園區內60平方米的廠房每月租金高達2.6萬元,根本承受不起。 其次,強制入園的法律依據不足。多地園區管委會及政府相關部門表示,強制要求小作坊入園缺乏充分的法律依據,執法壓力大。為確保今年完成千家拆解戶入園,貴嶼鎮引導幾家小作坊聯合注冊公司,合租場地,先易后難分步推進拆解戶進園生產。貴嶼循環經濟園區管委會副主任鄭金雄說,由于小作坊主多是本地人,推進入園的壓力落到了村委會頭上。 此外,不少入園企業反映,由于國內回收體系尚不健全,受法律法規對廢舊機電、廢五金、廢塑料等的限制,一些進口原料不足,企業嚴重“吃不飽”。天津子牙園區內的TCL企業設計年處理廢家電240萬臺,2010年只處理了約100萬臺。由于廢家電是國家法律禁止進口的類別,目前他們只能依靠國內回收的少量廢家電為加工原料。天津一家木塑制品企業,12條生產線平時也只能開幾條,生產能力白白浪費。 一些企業負責人說,入園前不少企業大量依賴國外固廢原料,一方面由于其品質比國內好,一方面也是體量大,能充分滿足企業的循環再生產需要。 TCL等一些企業負責人還告訴記者,禁止廢家電進口除了造成企業“吃不飽”,還給家電出口企業造成一定的負擔。TCL出口一臺家電到國外,在國外報廢后就成了“洋廢舊電子產品”,是被我國禁止進口再回收的,但企業出口時須給出口國交納報廢后的處理處置費用,增加了企業出口成本。他們呼吁,根據可再生利用率允許我國的出口家電報廢后被進口回收,這樣不僅能增加企業循環利用的原料,也可以節約企業的廢家電處理費用。 嚴打走私綜合治理 加強扶持完善服務 多位園區及企業負責人建議,推進“圈區管理”需要綜合整治,對外應繼續嚴厲打擊走私,對內適當降低園區租金,完善園區服務,同時研究放開資源利用價值高且可有效控制二次污染的廢品進口。 首先,嚴打走私,確保園區廢料來源合法。貴嶼循環經濟園區電子產品交易中心的一位個體商戶告訴記者,園區外小作坊的拆解原料多來自走私的“洋垃圾”。多位知情人士透露,在部分走私猖獗的地方,整個村都牽涉其中,存在“保護傘”,應繼續嚴查嚴打。 其次,加大對園區外拆解行為的打擊力度。浙江臺州路橋區自2011年以來對露天焚燒、場外拆解等違法行為責任人,發現一個拘留一個,對情節嚴重的追究刑事責任,情況明顯好轉。鄭金雄認為,場外非法拆解生產對環境危害大,呼吁對園區外的非法拆解行為予以持續高壓打擊。 第三,適當降低園區租金,提供優惠條件吸引拆解戶入園。多位基層執法人員和園區負責人建議,通過宣傳引導、稅收優惠、降低租金等手段打消拆解戶對入園經營的擔憂,還可以將幾個拆解戶整合為一家入園,以提高風險應對能力,減少租金壓力。 海關總署相關負責人認為,除了要進一步加大力度打擊走私和冒用許可證的行為,國家也應對園區有資金和政策上的傾斜,適當加大補貼,“圈區管理”產生的費用一部分應該由政府來承擔。他說,“企業愿意入園、入園后能管理好,再生資源回收產業造成的污染才能真正改觀?!?/p> 何少銘說,園區應想企業所想,提供更低廉的原材料和配套服務。同時,政府也應為拆解戶整體搬遷入園做好工作、生活保障,對于暫時不愿入園的個體拆解戶提供再就業幫助和指導。 此外,適度放開資源利用價值高且可有效控制二次污染的廢品進口?!昂芏辔覈髽I生產的產品出口到國外,再回來就變成了禁止進口的洋垃圾。”湯桂蘭說,業內普遍呼吁,對于輪胎、家電、報廢汽車壓塊等限制類產品,可在有條件的園區先行先試。 (本版稿件除署名外,均由記者劉茁卉、李芮、關桂峰、王俊祿、賴雨晨、覃星星、袁慧晶、李鯤采寫。) |
相關閱讀:
- [ 03-28]大陸首個臺資“進口廢物圈區管理園區”通過驗收
- [ 02-16]我省首個進口可再生資源“圈區管理”項目通過預驗收
- [ 12-30] 鲅魚圈區首屆群眾文藝匯演活動結束
- [ 08-30]環境保護部:廢電器加工企業實行“圈區管理”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