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0年前重慶人大多只活40歲 男女合葬 死了都要愛 難道非要知道人生短,才會懂得珍惜 5000多年前的重慶人是怎樣的一番生活景象?昨日,重慶晚報記者從市文化遺產研究院獲悉,他們在巫山大水田遺址2014年度發掘工作已經結束,對遺址研究已取得階段性成果。他們通過分析,雖然古人生活也不易,但也戴有項鏈耳環手鐲,并沒放棄對美的追求,而且還秀親情、愛情。 重慶晚報記者 羅靜 項鏈耳環手鐲都有 大多三四十歲去世男女合葬挽著手臂 雖然是古人 他們也追時髦 項鏈耳環手鐲都有 “大水田遺址是以大溪文化為主。”市文化遺產研究院考古工作人員、現場負責人代玉彪介紹,遺址位于巫山縣曲尺鄉,在長江邊一片緩坡上。相距不遠,就是著名的大溪文化遺址。在1300平方米的發掘區中,發現大溪文化、商周、戰國中晚期至西漢早期、六朝、唐宋遺跡473座,包括墓葬、灰坑、房址等,出土各式器物小件1800余件(套)。 在遺址現場,考古人員發現不少精心打磨的裝飾品,材質從玉、到綠松石、墨石、骨頭都有。這些飾品,有的是項鏈,戴在死者頸部;另外,還有耳墜子和手鐲。可以說今天人們常戴的飾品,那時候都有了。由此可推斷5000多年前先民的藝術、工藝水平都已達到一定的高度。 雖然追時髦 但他們命不長 大多三四十歲去世 這些古人骨骼中,有身高只有五六十厘米的小孩,也有一米六、一米七左右的成人。 市文化遺產研究院研究員白九江介紹,古人的壽命不長,一般三四十歲就死亡,50歲以上的已經很少,活到60歲以上更是罕見。“很多原因都可能是貧血。”除了常見的營養不良,如果長時間單吃一類食物,也容易引發貧血。齲齒(蟲牙)發病率也很高,大溪文化遺址挖掘出的骨骼中,10%左右有蟲牙。此外,麻風病、關節炎、牙周炎等現代人的常見病,在古人身上也較常見。 雖然命不長 但他們很恩愛 男女合葬挽著手臂 大溪文化的墓葬葬式非常豐富,有單人葬,也有多人合葬。其中有成人疊葬,也有小孩疊葬于成人胸腹部。 合葬墓中,以雙人合葬居多,合葬的姿態各異。重慶晚報記者看到,其中一座雙人墓里,較為粗壯的那具骨骼面部朝上平躺著,旁邊骨骼稍微嬌小的,像是妻子,側著身子,右手還拉著身邊人的左臂,穿越數千年,似乎仍能感受到其嬌羞和甜蜜。還有的雙人墓中,一人躺在另一人的腰部,臉親密地貼著另一人的手,看起來充滿依戀。 白九江說,目前還沒有做DNA檢測,推測雙人合葬墓中很有可能是夫妻,而多人合葬極有可能是擁有血緣、姻親關系的一家人。 在300多具遺骨中,并不都是仰面平躺,大多雙腿蜷曲著。代玉彪說,“這在考古學上叫做屈肢葬。” 為什么他們要蜷曲雙腿?“這個原因考古學界有多種說法,至今沒有定論。”白九江介紹,一種說法認為這是模仿胎兒在母體中的姿勢,以此寓意投胎重生;另一種說法認為屈肢葬的人可能是兇死或者是非正常死亡;第三種說法認為屈肢葬是一種特殊的形式,和當時人們的生活方式有關。 “從這次發掘來看,可以否定前兩種說法。”白九江說,兇死大都肢體殘缺,或者留下傷痕,或有特殊疾病;從這次發掘來看,大都是正常死亡,在某一個階段集體下葬。此外,胎兒姿勢是蹲屈式,而這次發現的不僅有蹲屈著的,還有雙腿向后跪屈的,和胎兒姿勢差別較大。“我個人而言,更傾向于第三種說法。” |
相關閱讀:
- [ 11-26]老夫妻分居25年訴離婚 互喊:死都不和你合葬
- [ 11-14]泉州發掘一座明代夫妻合葬墓 已遭盜墓賊光顧
- [ 06-11]臨安發現南宋夫妻合葬大墓:封土高13米共31層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