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視點新媒體·南京古建被拆)房企為啥能任性拆古建? ——南京市級文保單位遭房企拆毀調查 屹立在南京市達220年之久的市級文物保護單位顏料坊49號宅院,近日在房企野蠻施工中被毀。開發商稱是意外,南京市文化綜合執法總隊的初步調查結果卻證實房企是有意破壞,并責令立即停工。然而11日傍晚記者在現場采訪時,施工仍在繼續。 一家推崇中式傳統建筑的房企為何敢任性拆毀文保單位,且無視停工通知? 扛過兩輪拆遷,終沒躲過房企開發 “牛市64號—顏料坊49號”是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顏料坊49號名氣不小,明清時期專供皇宮的云錦機戶匯集于這一地區,上世紀80年代這里曾拍攝電視劇《秦淮人家》。 3月11日下午,當記者來到涉事工地時,現場一片狼藉。老宅東側第一進、顏料坊49號已完全不見,只余一堆磚瓦;東二進只剩幾根立柱、橫梁和一部分殘墻;東三進南側墻面整體不見,房屋內部木結構暴露在外;東四進東面墻體消失,房頂部分屋瓦被震掉。 “牛市64號和顏料坊49號其實是連為一體的清代古宅,是我們家祖傳的房子。”住戶蔣克言說,自從去年下半年開始施工,老宅樓板、屋頂都在震動,她天天擔心屋子會塌,只得自己在屋里釘上木條,給房屋加固。 盡管開發商泰禾集團已因涉嫌破壞文物被立案調查,但記者采訪時,運送泥土的渣土車如常在工地進出,現場留有多臺大型打樁機、挖掘機。房屋東南角,一臺高約20米的打樁機緊挨老宅,打樁機下方是已經灌入的泥漿。 “悲哀啊!挺過了2006年、2013年兩輪拆遷,竟然還是被拆了。”南京博物院院長梁白泉難掩痛心。 記者采訪得知,這個地塊多年來“炙手可熱”,在文保人士的保護中艱難地挺過了十幾年,開發商換了好幾輪,從一開始的國企到現在的泰禾集團。2014年4月16日,泰禾集團通過南京產權交易中心公開拍賣,以4.217億元的價格競得項目公司100%的股權,獲得了顏料坊地塊,并再次申請規劃、開工許可。 房企施工“手滑了”還是有意為之? 房企現場施工負責人堅稱,施工許可手續齊備,在此挖坑打樁是為了做基坑支護,建筑是工人打樁時自己垮塌的,泥漿是挖坑時被工人不小心甩過去的。另一位泰禾集團的負責人則稱,此前這幾進房屋已經搖搖欲墜了,“說不好聽的,一口氣就吹倒了”。 蔣克言弟弟蔣磊說,自去年下半年泰禾接盤這一地塊開發后,大型打樁機、挖掘機就陸續進駐工地,圍著老宅一圈打樁施工,還緊貼房屋門口倒滿泥漿。也是從那時候起,他們在屋里也時常感到房屋震動。“這一個‘不小心’會不小心這么久,‘不小心’到把房子挖沒了么?”蔣磊反問。 參與該項目規劃審批的南京市規劃局城中分局規劃師王勇說,目前泰禾在該地塊僅有一期組團審批通過,但該組團距離老宅最近也有58米。“不允許施工,根本沒有進打樁機的需要。”王勇說,“去年泰禾曾希望規劃部門能批準毗鄰老宅的兩個組團,但被駁回。” 王勇介紹,由于目前老宅的古建修繕房屋尚未確定,擔心近距離施工會破壞文物,就沒批,“但沒想到還是破壞了。” 而據一位泰禾集團前員工透露,為什么恰好只有沒住人的這幾進房屋損毀,泰禾的賬其實算得很清楚。“顏料坊49號老宅所處位置規劃新建房屋之間是斜的,導致間距過小,影響新建房屋整體品質,影響上市銷售。牛市一側有人住無法更改,但破敗的49號,開發商有意先損毀主體,復建時再將位置扶正,和新建房屋平行。” 業內人士指出,在房地產市價動輒每平方米數萬元的情況下,拆掉一處文物建筑,就可以為房地產項目騰出幾千萬甚至上億元的利益空間。 文物法為何如此“蒼白無力”? “根據我們目前的調查,確實是有意為之。但處罰力度上,我們能做的只是按現行文物保護法中規定對‘尚不構成犯罪’的擅自拆除文物的違法行為,處以50萬元罰款的上限。”南京市文化綜合執法支隊負責人姜繼榮說。 文物法不夠“尖牙利齒”,一般只行政處罰而不追究當事人的刑事責任,是導致此類事件一而再、再而三發生的根本原因。 2014年上半年,國家文物局即接報在文物保護單位周邊違法建設等案件81起,破壞文物本體案件3起,其中絕大多數為法人違法案件。所謂“法人違法”也就是單位違法,指機關、企事業單位人員,在法人意志支配下,以法人名義組織實施的,以為法人牟取利益為目的破壞文物的違法行為。相對于個體犯罪,破壞更甚。 如何遏制法人犯法?全國政協委員、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院長張鳳陽在全國兩會上的提案就是為此類事件“支招”。他認為,當下只有兩個辦法才有可能對任性的房企形成真正的震懾: 一是司法部門介入,追究責任人的刑事責任。建議最高人民法院出臺相應司法解釋,使《文物保護法》與《刑法》中的“故意損毀文物罪”和“故意損毀名勝古跡罪”充分對接,將破壞文物古建的行為納入刑事立案范圍;二是住建、規劃、國土等上級管理部門介入,取消違法企業的相關資質或列入“黑名單”。 “保護文物、傳承歷史,必須杜絕一切權大于法、以權代法的行為。”張鳳陽說。(“新華視點”記者蔣芳、王玨玢) |
相關閱讀:
- [ 09-11]北京文保單位所在地被商業開發 政府欲回購遇難題
- [ 08-05]重點文保單位天寧寺違建樓房 兩次被令停工未果
- [ 06-13]全國重點文保單位未報批擅自施工 屢被叫停又開工
- [ 02-19]洪江古商城火災:被毀建筑非全國重點文保單位
- [ 11-24]北京海淀區文委證實:齊白石新墓仍是文保單位
- [ 10-20]太原文保單位變娛樂會館 負責人稱系與政府共建
- [ 09-24]國家級文保單位建起骨灰堂 最低消費3680元
- [ 09-09]地震造成云南迪慶文保單位不同程度毀壞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