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熬夜修改“提案”到凌晨一兩點 “平時學業緊張,我很少上網,屬于網絡菜鳥一枚。”羅諾做了個鬼臉。 敲定議題后,她和隊友們展開社會調查,通過街頭發放問卷、收集數據等,并查閱相關法律文書,用6天時間完成了提案。“天真的我起初以為只要將網上資料整合并加以完善就已足夠。可是一切才剛開始。不熟悉網絡的我,需要不停地看論文、查資料、擴充網絡知識。我們的提案小組里沒有技術宅,這就意味著更多的汗水和辛勞。為了搞清楚當前網絡安全體系,我們查閱了很多相關的法律條款和規定。” 完成“提案”草案的撰寫后,羅諾和隊友們在夏令營里召開了新聞發布會,經歷多輪現場答辯環節,朱永新、劉長銘等全國政協委員和教育專家擔任評委和顧問。 “提案在一次次的展示中被提出了各種問題,每一個問題都給了我們啟發,最后就是一次一次的修改和增補。我們熬夜討論存在的問題,兩次咨詢專家意見,找了很多同學幫忙錄制視頻。從一開始大家互不熟悉帶著羞澀,到最后能落落大方地尋求幫助,應對老師同學的質詢,這個過程是鍛煉組織能力、公關能力的很好挑戰。我們抓緊一切有空的時間完善我們的提案,每天都以超負荷的工作量挑戰著自己的極限。最終版的視頻,從編劇、選角、導演、配音都是由我們獨立完成的。那十天,我們幾乎每天都要熬夜修改提案到凌晨一兩點鐘,第二天照常早起。在鏡中看到自己熬出的黑眼圈時,我一點都不后悔。” 功夫不負有心人,羅諾和隊友們《關于完善網絡個人信息安全立法的提案》,在十余支“模擬政協”代表隊的“提案”中脫穎而出,成為“最佳提案”。 整個春節仍在不斷完善“提案” 今年寒假,羅諾接到致公黨相關部門的通知,他們撰寫的這份提案,可能會被全國政協委員選中,作為正式提案遞交全國政協會議。喜悅之余,羅諾和隊友們決定進一步修改、完善。 “我們7位隊友身處不同省市,大家建了一個QQ群,開展通力合作。我們制作了調查問卷在同學中開展廣泛調查,并認真向互聯網業內人士請教,2月14日,我們的提案被全國政協委員徐曉蘭選中后,我才把喜訊告訴爸爸媽媽,他們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整個春節期間,羅諾和散布在全國各地的隊友們仍然在不斷地修改完善這份提案,“最后一稿是2月28日發郵件給徐委員,然后我就高高興興地上學去了”。 調研撰寫“政協提案”,使以往對時政不敏感、不關心的羅諾,成為一個時事達人。“學到了更多電腦專業知識,理清了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思路,真正體會到了政協的職能以及政治的含義。這樣的經歷彌足珍貴;這樣的經歷,讓我認識到人生的意義”。 “作為一名中學生,能登上這么重要的舞臺是幸運的,希望通過我們的一點努力,能夠推進互聯網行業的規范,讓每個人的個人信息更安全。”羅諾說。 鏈接>>> 武漢高中生參與的提案呼吁: 立法保護公民“被遺忘權” 經常收到騷擾廣告?手機號、姓名、工作單位等個人信息被低價轉賣?正在舉行的全國政協十二屆三次會議上,武漢外國語學校中學生羅諾參與起草的《關于保護網絡個人信息安全的提案》,經全國政協委員提交,成為大會提案,呼吁盡快制訂《個人信息保護法》,保護公民“被遺忘權”。 提案引用《中國網民權益保護調查報告(2014)》的數據稱,91%的網民聲稱其身份證和手機號曾經通過網絡被公開過;超過80%的網民承認自己家庭住址、姓名和銀行卡號遭到網絡泄露;超過50%以上的網民認為其學歷、醫療體檢記錄、個人社會關系、工作單位、婚姻狀況和地理位置等重要信息可能遭泄露。 分析原因,提案認為:用戶信息安全素養不足;相關法律不健全,缺少個人信息保護法與用于建立行業準入詳細標準的法律法規;互聯網企業對用戶信息保護力度不足,缺少行業自律;黑客產業鏈形成,且相關案件懲治力度較小。據國家計算機網絡應急技術處理協調中心估計,“黑色產業鏈”的年產值已超過2.38億元,造成的損失超過76億元。 鑒于此,提案建議盡快制訂《個人信息保護法》保護公民網絡隱私權及個人信息安全,增補相關法律法規,保護公民“被遺忘權”,即公民可按需要求搜索引擎和其他網站將有關自己過時的或尷尬的文章、信息從搜索結果及網站內容中移除。此外,還建議加強行業自律、加強與互聯網用戶個人信息有關的網絡信息安全監管、提高防火墻技術等。 (記者宋蘭蘭 通訊員吳小平) |
相關閱讀:
- [ 03-13]優秀華裔學生遇測試困難 引發美國參議員發起提案
- [ 03-12]光明日報:多些泥土里“長”出的提案議案
- [ 03-12]計時華提案解讀:建立城市地下管線信息系統
- [ 03-12]工商聯團體提案:構建中小企業風險預警機制
- [ 03-11]自然科學獎風波燒至兩會 北大學者提案:政府退出評審
- [ 03-11]福建代表團審議《立法法修正案》 駐閩全國政協委員提交提案195件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