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動適應新常態 服務實體經濟——專訪銀監會主席尚福林
2015-03-13 18:48:13?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王瓊 王瓊 |
分享到:
|
新華網北京3月13日電(記者李建平 馮雷)在經濟步入新常態的背景下,銀行業會出現哪些新特征?如何應對新常態下的風險挑戰,推動銀行業轉型發展?如何為銀行業發展注入更加持久的內生動力?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主席尚福林在全國兩會期間接受了新華社記者專訪。 記者:經濟新常態背景下,銀行業會出現哪些特征? 尚福林:新常態下,我國銀行業呈現出了貸款增速回穩、存貸利差收窄、社會融資方式轉變、不良貸款反彈和監管“寬進嚴管”等變化。這就要求銀行業必須加快調整發展戰略、轉變盈利模式、提升創新能力、防范化解風險隱患和守法合規經營。 記者:銀行業貸款增長速度回穩有哪些表現? 尚福林:隨著我國經濟由高速增長轉變為中高速增長,銀行業資產和利潤持續多年的高速增長也將調整為中高速增長。2014年銀行業貸款增速已降至13.3%,比前5年平均增速下降了6.3個百分點;商業銀行凈利潤同比增長9.7%,比前5年平均下降了一半多。種種跡象表明,增長速度回穩將成為銀行業的一種長期趨勢。 記者:您認為,銀行業應當如何應對貸款增速回穩的變化? 尚福林:總體講主要從三方面應對:由“講增速”向“講轉速”轉變,加快資金周轉,讓存量貸款轉起來、活起來,以轉速替代增速,以效率換取效益;由“講數量”向“講質量”轉變,強化公司治理、提高風控水平、健全運營系統,真正變粗放型發展為集約化經營;由“講占比”向“講戰略”轉變,積極把握國家戰略、結構調整、產業升級帶來的新空間。 記者:貸款利差收窄是一個長期趨勢,具體可以從哪些方面著力轉變盈利模式? 尚福林:隨著利率市場化程度逐步提高,利差將進一步收窄,利息收入占比將進一步下降,做大規模吃利差的傳統盈利模式已經難以為繼了,必須轉變盈利模式。總的來看,銀行業可以考慮從以下方面著力:一是向管理要效益。強化精細管理,重塑業務流程,降低運營成本。二是向定價要效益。提升產品定價和利率風險管理能力,通過構建有效的利率風險規避、分散、轉移和補償機制,實現利潤可獲得、風險可覆蓋、商業可持續的目標。三是向風控要效益。采取有效措施提升資產質量,降低不良貸款占比,避免不良增長過度侵蝕利潤的現象。四是向服務要效益。積極提升服務質量、轉變服務方式、細分服務市場、加快服務升級,為客戶提供更加個性化、專業化和綜合性金融服務,提升客戶黏合度。 |
相關閱讀:
- [ 07-08]漳州銀行業:“貸”動發展 呵護“小微”花開
- [ 11-26]漳州銀行業貸款首次突破500億元
- [ 03-13]中信銀行手機銀行雙箭齊發
- [ 03-13]銀行股大漲開啟新一輪行情
- [ 03-13]郵儲銀行南平分行及時堵截一起詐騙事件
- [ 03-13]
郵儲銀行南平分行精心組織開展“一個加強,兩個遏制”活動
- [ 03-13]微信搶紅包需綁定銀行卡 若擔心支付安全可解綁
- [ 03-12]信用卡溢繳款取回或收手續費 部分同城銀行免費
- [ 03-12]銀證混業經營引銀行熱情 短期獲牌照可能不大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