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全國兩會十大關鍵詞 透視國計民生要點
2015-03-15 08:18:28??來源:中國新聞網 責任編輯:陳瑋 陳瑋 |
分享到:
|
——“7%左右” “7%左右”,這是今年中國經濟增長的預期目標,也是兩會期間最受關注的數字。 專家認為,主動降低增速目標,是適應中國經濟進入中高速增長新常態的要求。 事實上,7%左右的增速考慮了需要和可能,這與經濟潛在增長速度潛力相吻合,也能實現比較充分的就業,并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相銜接。 在下調GDP目標的同時,今年政府工作報告確定了“三雙”的思路,即保持中高速增長和邁向中高端水平的“雙目標”,堅持穩政策穩預期和促改革調結構的“雙結合”,打造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和增加公共產品、公共服務的“雙引擎”。 中國希望以上述著力點,在新的一年里推動發展調速不減勢、量增質更優,實現經濟提質增效升級。 ——“創客” 在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中,除了“7%左右”之外,“創客”一詞也成為此次兩會的熱詞。 在提到“大力調整產業結構”時,李克強提到“眾多‘創客’脫穎而出”。這也是“創客”一詞首次出現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隨后,“創客”一詞迅速流行起來。 “創客”,來源于英文單詞“Maker”,“創客”熱衷于創新,也可以說,是指有夢想、更有行動的創新創業者們。 當前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經濟發展正從“要素驅動”轉向“創新驅動”,而作為推動創新的主要力量,“創客”的流行恰逢其時。 就像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所指出的,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千千萬萬個市場細胞活躍起來,必將匯聚成發展的巨大動能,一定能夠頂住經濟下行壓力,讓中國經濟始終充滿勃勃生機。 ——“改革時間表” 今年兩會之所以備受關注,是因為其間透露了不少頗為重要的“改革時間表”。 其中包括2020年之前有望全面落實稅收法定原則,2017年有望推出延遲退休具體方案,力爭年內出臺職工養老保險全國統籌方案,上半年有望出臺存款保險制度、出租車改革方案,等等。 此外,根據兩會會場上釋放出的消息,備受關注的國企改革系列實施方案、電力體制改革方案、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也是出臺在即。 除了上述改革方案出臺的“時間表”,此次兩會期間還明確了一些改革具體實施的“時間表”,譬如,公務員職務與職級并行、養老金并軌今年將進入正式實行階段。 “時間表”倒逼改革落實。在兩會期間相繼披露的各項改革信息中,中國強力推進改革,啃下“硬骨頭”的決心已清晰可見。 ——“鐵腕治污” 環保話題在今年兩會上尤為引人關注。 習近平6日在參加江西代表團審議時強調,“要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對破壞生態環境的行為,不能手軟,不能下不為例。” 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強調,“環境污染是民生之患、民心之痛,要鐵腕治理。” 此外,政協與人大會議開幕前的新聞發布會上,發言人都遭遇“環保”提問,政協會議新聞發言人呂新華回應稱“期待留住‘奧林匹克藍’”;人大會議發言人傅瑩則“搬”出“史上最嚴的環保法”,稱其“有牙齒”、對污染“零容忍”。 環保部部長陳吉寧則在記者會上表示,一個好的法律不能成為“紙老虎”,要讓它成為一個有鋼牙利齒的“利器”,關鍵在于執行和落實。為此,他指出,要把過去環保執法“過松、過軟”的狀況徹底改變過來。 ——“呼格案” 此次兩會上,“兩高”報告對司法個案的關注無疑是一大亮點。這兩份報告均提到了2014年沉冤昭雪的“呼格案”。 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周強表示“我們深感自責”,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曹建明則表示“首先深刻反省自己”。 連續八年到北京參會的全國人大代表、貴州省安順市文聯主席姚曉英表示,兩高報告出現這樣的話并不多見。 與“呼格案”一并被最高檢提及的,還有“徐輝強奸殺人案”、“黃家光故意殺人案”、“王本余奸淫幼女、故意殺人案”等幾起冤錯案件。 談及2015年工作安排時,周強表示,將“完善冤假錯案復查糾正、國家賠償、責任追究機制”。曹建明則表示,暢通在押人員控告申訴渠道,探索建立刑事申訴異地審查制度,健全冤錯案件及時發現和糾正機制。 ——“立法法” 立法法是關于國家立法制度和立法工作的一部重要法律。3月8日,立法法修正案草案正式提請大會審議,成為該法自2000年實施15年以來的首次修改。 在立法法的修改中,“稅收法定”的內容因為關切民生,最受輿論關注。在立法法修正案草案提交本次大會審議后,代表就有關條款的表述提出了意見。 草案第三條中規定“稅種的開征、停征和稅收征收管理的基本制度”只能由法律規定。一些代表建議將稅收要素中的“稅率”予以明確列舉。 12日,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主任委員喬曉陽作了審議結果的報告。法律委員會按照落實稅收法定原則的要求,根據代表們的意見,建議將這一項的表述修改為:“稅種的設立、稅率的確定和稅收征收管理等稅收基本制度。” 今日上午舉行的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閉幕會,將表決立法法修正案草案。針對這部“管法的法”,分析認為,通過立法法修改可以倒逼制度改革,嚴格規范立法程序,防范“任性”和“自由落體”。 ——“任性” “任性”本是普通詞匯,近一年跟隨“有錢任性”的調侃風靡網絡,最近更是火到全國兩會。 “任性”首次亮相今年兩會,是3月2日的政協會議首場新聞發布會,大會新聞發言人呂新華說,黨和政府以及群眾在反腐問題上態度一致,“大家都很‘任性’。” 三天后,3月5日,它出現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大道至簡,有權不可任性。”李克強談簡政放權時這樣指出。 當天下午,習近平參加上海代表團審議時,以一句“也不能那么任性了,否則靠什么可持續發展”,指出在經濟發展上要堅持創新驅動發展,堅持轉方式調結構。 觀察“任性”的這三次“現身”,一次秀出了中國“打虎”力度,一次簡明形象地表明對公權力的約束,一次闡釋了經濟為何要轉型升級。 未來,中國能否管住官員、權力、經濟的“任性”,外界拭目以待。 |
相關閱讀:
- [ 03-14]思明上月房價位居全國第22 住宅均價28127元/平方米
- [ 03-13]全國港澳研究會副會長:自由行,且優化且前行
- [ 03-13]七常委兩會足跡:8天“走遍全國” 發言釋改革動向
- [ 03-13]中國電子商會第九屆全國客服工作會議在京舉辦
- [ 03-13]市民越來越"較真" 婚紗店自吹"全國唯一"被罰萬元
- [ 03-13]和平鎮開展“全國知名村落文化專家閩北行”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