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響“四個全面”的時代強音
2015-03-15 09:17:12??來源:人民網 責任編輯:王瓊 周艾連 |
分享到:
|
這是關系國家未來的戰略布局。 在春天的盛會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凝聚起億萬中國人民的共識,奏響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強勁旋律。 全國兩會期間,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分別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上海、江西、廣西、吉林、解放軍代表團審議,看望出席全國政協十二屆三次會議的政協委員并參加聯組討論,同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共商國是,發出了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動員令。 共同的目標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承載著第一個百年夢想,指向民族復興的廣闊未來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 此刻,距離2020年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僅有不到6年時間,然而全國還有7000多萬貧困人口。 小康路上,他們前進的腳步直接決定著13億人作為一個整體能否如期到達勝利的彼岸。 “絕不能讓一個少數民族、一個地區掉隊,要讓13億中國人民共享全面小康的成果。”這是習近平總書記代表中國共產黨人作出的鄭重承諾,亦如他上任伊始的莊嚴宣示: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 “我正在集中思考‘十三五’規劃。從時間上說,‘十三五’規劃,是實現全面小康的規劃,是實現第一個百年目標的規劃。” “總的來講,我對于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充滿信心。同時,也非常重視在實現目標中的短板和薄弱環節。其中一項就是扶貧。” “到2020年宣布全面建成小康之日,希望廣大貧困地區的群眾同樣喜笑顏開。” 懷著念茲在茲的深深牽掛,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多次深入一個個老少邊窮地區,一村村、一戶戶噓寒問暖,把黨中央的關懷送到鄉親的心田。他多次提出,立下愚公志,打好攻堅戰,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汗往一處流,一定想方設法盡快讓鄉親們過上好日子。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他在參加代表團審議時,問得最多、聽得最細、講得最透的就是扶貧攻堅問題。 8日上午,人民大會堂廣西廳,在參加廣西代表團審議時,習近平同代表們算起脫貧細賬、商議扶貧大計。 當了解到自治區去年貧困人口減少100萬,總書記問:“現在還有多少?”“還有500萬。”自治區主席陳武回答。習近平說,到2020年,那就是每年要脫貧100萬人口。“對,這是我們的重大責任,一定全力以赴。”陳武說。 來自廣西財政廳的黃偉京代表發言時提到兩組數據:廣西人均財力4749元,相當于全國平均水平的65.6%,在民族地區排倒數第一;人均一般公共預算支出5967元,相當于全國平均水平的67.7%,在民族地區仍然排倒數第一。 “這個格局很長時間都是這樣嗎?”總書記問。 “對,是多方面的原因,長時間積累下來的。”黃偉京答。 “現在中央轉移支付占你們財政支出的比重是多少?”習近平繼續問。 “60%。沒有中央支持,廣西人民過不上幸福生活。” “我提3點建議,一是增加對老少邊窮地區轉移支付的規模;二是建議從均衡性轉移支付制度的設計上保證對老少邊窮地區補助額的增長;三是對老少邊窮地區專項轉移支付的分配實行差別化待遇。”黃偉京接著說。 |
相關閱讀:
- [ 03-15]習近平同出席全國兩會代表、委員共商國是紀實
- [ 03-14]習近平的兩會時間(十一):從總書記講話讀懂人大政協
- [ 03-14]國內|全國政協十二屆三次會議閉幕|習近平:多用制度治黨、管權、治吏
- [ 03-14]習近平:多用制度治黨、管權、治吏
- [ 03-13]臺政治學者:習近平講話凸顯“九二共識”無模糊空間
- [ 03-13]習近平:建立閩東海洋經濟帶 打造“半壁江山”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