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全國兩會”系列評論之三十 網絡圖片 張玉勝 據媒體報道,全國人大代表、國務院扶貧辦主任劉永富日前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談到,按照2020年全面實現小康的目標,屆時貧困縣都應脫貧摘帽。針對貧困縣黨政領導班子的以社會發展、脫貧實績為主導的詳細考核標準正在制定中。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2020年全面實現小康目標,其核心就在“全面”,即體現為全國所有人群和所有地域,包括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生態文明等五個方面建設的全覆蓋、全方位的綜合性概念。由此解讀,國家要求屆時所有的貧困縣都應脫貧摘帽,不僅是為貧困縣的消弭列出最后期限的“時間表”,也當屬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內在要求和應有之義。 貧窮不是社會主義,無論出于客觀條件的局限還是緣于自身奮斗的不足,“貧困”都不是一件光彩之事。但曾幾何時,卻有一些地方以“貧”為榮、樂享落后,他們或以特意壓低經濟指標、千方百計跑部進廳等手段“爭取”國家級貧困縣,或入圍貧困縣后希冀“蟬聯”、不愿“摘帽”,甚至將被評為貧困縣視為“特大喜訊”,不惜公開打出“熱烈祝賀XX縣成功納入國家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的荒唐口號。究其原因,就在于“貧困縣”只享扶貧好處沒有脫貧壓力、只有戴帽入圍沒有摘帽退出的管理機制缺失。 因此,實現2020年的“零貧困縣”目標,需要建立和完善以社會發展、脫貧實績為主導的官員考核機制,最大限度地優化和發揮好扶貧政策、扶貧項目及扶貧資金的幫扶作用,力求精準扶貧、陽光扶貧、效率扶貧,嚴懲侵占、挪用和浪費扶貧資源的腐敗行為;貧困地區政府要樹立“弱化GDP考核不是不要GDP”的理性發展觀念,切實把脫貧摘帽當作履行職責、惠及民生的第一要務,采取針對性措施彌補扶貧“短板”、填補發展“洼地”,并致力于轉變窮人觀念的精神扶貧和“授之以漁”的造血扶貧,為當地的可持續發展及防止貧困反彈,奠定思想和物質基礎、注入發展活力。 而貧困地區要做的,就是要為不拉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后腿而制定出切實可行的脫貧路線圖,并采取科學可行的舉措兌現諾言。 窮則思變。讓貧困縣脫貧摘帽,需要包括人、財、物在內的政策性傾斜,更需要上下一心、不甘落后的“蠻拼”精神。在加大監管力度、完善問責機制的同時,莫忘矯正以貧為榮、不思進取的畸形思維,營造打好脫貧摘帽攻堅戰的社會環境,尤其對堅持不等不靠、立足自立自強甩掉“窮帽”的地區,要給予重獎和表彰。 |
相關閱讀:
- [ 03-09]汪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就是不能再存在絕對貧困
- [ 03-05]2014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8%
- [ 02-28]習大大的“百姓時間”
- [ 02-27]環衛工欲資助兩名貧困學生 月工資僅1000余元
- [ 02-12]云南預計仍有561萬貧困人口 人數居全國第二位
- [ 02-06]幫助貧困白內障患者復明成為“三下鄉”亮點
- [ 01-30]新加坡國際基金會樂做與世界各國友好交流的橋梁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