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拉克庫爾德武裝15日稱,極端組織“伊斯蘭國”在一次自殺式爆炸襲擊中使用氯氣,致傷數十人。專家稱,氯氣在工業領域廣泛使用,易于到手,可能是伊斯蘭國武裝分子自制的。
展示視頻證據
庫爾德自治區安全委員會在聲明中說,今年1月23日,“伊斯蘭國”武裝人員駕駛一輛汽車,在北部城市摩蘇爾附近一條道路上試圖對庫爾德武裝人員發動自殺式爆炸襲擊。汽車被庫爾德武裝擊毀,襲擊者身亡。
庫爾德武裝方面發布的視頻顯示,襲擊者駕駛的汽車沿道路高速行駛,遭庫爾德武裝人員阻擊后爆炸并冒出白色煙霧。
不愿公開姓名的庫爾德武裝人員說,襲擊發生后,己方數十人出現頭暈、惡心、嘔吐和虛弱狀況。他們發現,汽車裝載了大約20個氣罐。
庫爾德武裝人員在現場采集土壤和襲擊者的衣服樣本,送往一家實驗室進行檢驗。他們說,結果顯示,襲擊者使用氯氣作為攻擊武器。
庫爾德武裝方面沒有公開實驗室的名稱及所在國家,僅說這家實驗室獲得歐洲聯盟認證,位于美國所主導打擊“伊斯蘭國”行動的一個伙伴國。
摩蘇爾鄰近庫爾德自治區,是“伊斯蘭國”在伊拉克的大本營。庫爾德自治區安全委員會說,“伊斯蘭國”使用化學武器,顯示他們已經開始訴諸“孤注一擲的手段”。
化武或為自制
目前,“伊斯蘭國”使用化武的消息尚未獲得第三方證實。位于荷蘭海牙的聯合國禁止化學武器組織說,伊拉克方面沒有提出調查“伊斯蘭國”使用化武的申請,現階段無法確證庫爾德武裝方面的說法。
美國白宮國家安全委員會發言人說,美方注意到庫爾德武裝方面的說法,不過眼下不能證實其真實性。
作為武器,氯氣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首次使用,嚴重時可致人死亡。另外,這種物質還被用于工業。
庫爾德人曾是化武受害者。1988年,伊拉克時任總統薩達姆·侯賽因鎮壓庫爾德人期間,下令在哈拉布賈村使用化武,致死至少5000人。
尚不清楚“伊斯蘭國”從何種渠道獲得氯氣。美國布拉德福德大學生化戰爭問題專家馬爾科姆·丹多說,鑒于氯氣在工業領域廣泛使用,因而較易到手。路透社援引多名西方外交官員的話報道,“伊斯蘭國”去年奪取摩蘇爾后就著手招募化武專家,不過據信沒有成功。
美國中央司令部1月30日說,數日前在摩蘇爾附近一次空襲中炸死了為“伊斯蘭國”效力的“化武專家”阿布·馬利克。薩達姆執政時期,馬利克為化武工程師;薩達姆倒臺后,他于2005年投靠“基地”組織伊拉克分支。按照美軍的說法,“伊斯蘭國”因馬利克的加入獲得了制造化武的能力。
-鏈接
提克里特決戰在即
伊拉克軍方和民兵組織14日說,提克里特戰事進入決戰階段,當局有望幾天內從“伊斯蘭國”手中奪回這一北部薩拉赫丁省的首府。一些什葉派民兵組織領導人盛贊伊朗提供的“無條件”援助,同時批評美國在幫助伊拉克打擊“伊斯蘭國”方面開空頭支票。
伊拉克“人民動員”民兵組織發言人卡里姆·努里當天發表聲明稱,現階段,60至70名“伊斯蘭國”武裝人員盤踞在提克里特市中心,“他們已經被全面包圍……聯軍將在72小時內肅清他們。”
一名當地軍方人士說,努里發表聲明的前一天,政府軍將領與什葉派政黨“巴德爾組織”領導人、“人民動員”民兵組織總指揮哈迪·阿米里就攻打提克里特的行動進行磋商,決定由“巴德爾組織”增派兵力投入作戰。
“巴德爾組織”的前身為2003年伊拉克戰爭中崛起的什葉派準軍事組織“巴德爾旅”,該組織與什葉派鄰國伊朗長期保持密切關系,在此次打擊“伊斯蘭國”極端武裝的大規模軍事行動中發揮主導作用。
一名不愿具名的伊拉克政府官員說,伊朗已經向伊拉克出口了價值將近100億美元的武器和硬件設備,包括突擊步槍、重型機槍和火箭發射器。
提克里特位于巴格達以北約130公里,是伊拉克前領導人薩達姆·侯賽因的家鄉,去年遭“伊斯蘭國”武裝奪取,伊政府軍先前多次發動對提克里特的攻勢,均告失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