敘利亞危機第5年難見緩解之勢 反恐成當務之急
2015-03-16 10:26:30??來源:人民日報 責任編輯:林雯晶 李艷 |
分享到:
|
本月15日,曠日持久的敘利亞危機進入第五年。14日,美國中央情報局長約翰·布倫南稱,美國不希望極端組織“伊斯蘭國”在敘利亞取代現政府,獲得更大影響。有分析認為,對美國而言,對于敘利亞現政府的立場雖未發生本質轉變,但反恐問題已躍升為當務之急。這反映出持續4年多的敘利亞危機出現新跡象:“伊斯蘭國”等極端勢力對該地區的影響,正逐漸取代外界對于敘利亞現政權的存廢之爭,成為各方共同關注的焦點。 促成和解的意愿源自局勢變遷 自危機開始,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陣營就堅持“巴沙爾必須下臺”的立場。2013年,美國以“敘利亞政府擁有化武已觸碰紅線”為由,威脅對敘利亞進行直接軍事打擊。目前,消除敘利亞政府所申報化武的核心工作已經完成,美國借“化武之名”直接出兵敘利亞的呼聲也日漸弱化。 近期,巴沙爾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在面對擁有外部勢力資金和軍事支持的反對派武裝時,如果沒有敘利亞民眾的支持,他將無法度過這幾年危機。巴沙爾同時呼吁西方國家要摒棄孤立主義,“一個國家通過撤離大使、關閉使館等方式來將另一個國家拒之門外,無異于將自己孤立于現實”。 實際上,與危機之初受到孤立的狀態相比,敘利亞政府目前的外部環境已大有改善。盡管仍然受美國和歐盟的制裁,但是俄羅斯、伊朗和黎巴嫩真主黨持續“給力”。此外,敵對陣營對于敘政府的立場近期也出現轉機——雙方之間的非正式接觸開始增加。今年2月25日,四位分屬不同黨派的法國議員以私人名義對敘利亞進行了訪問,并與敘總統巴沙爾會晤。據敘利亞國家電視臺報道,會談內容涉及反恐議題和雙邊關系。同時,來自土耳其和美國的代表也都于近期同敘利亞政府進行了非官方接觸。在共同的反恐訴求面前,一些國家關于“巴沙爾必須下臺”的調門已有所減弱,同時“與巴沙爾合作反恐”的聲音開始出現。美國《紐約時報》今年1月20日刊文稱,美國政府加大了對敘利亞和平倡議的支持力度。文章認為,西方國家悄悄地撤銷了對敘利亞總統下臺的要求。 在國際層面,敘利亞政府面臨“下臺”的壓力也有所緩解。2月14日,聯合國敘利亞問題特使德米斯圖拉稱,任何減少敘利亞暴力沖突的方案都必須有現總統巴沙爾的參與。言下之意,敘利亞政府目前仍是聯合國斡旋框架中的組成部分。沙特阿拉伯《生活報》的評論指出,敘利亞政府正在漸漸恢復執政基礎。危機久拖不決的時間越長,反對派通過武力推翻敘現政府的可能性就越小。 反恐訴求的背后其實各有算盤 近年來,敘利亞危機已經從內戰演變為多方參與的代理人戰爭。隨著極端組織“伊斯蘭國”、“基地”組織分支“努斯拉陣線”在敘利亞和伊拉克等國興起,敘政府軍、庫爾德民兵武裝以及美國主導的國際聯盟分別對其展開“圍剿”。敘利亞危機正進入反恐新軌道。 在敘利亞多達上千支的反對派武裝中,“溫和派”的力量呈下降趨勢,“敘利亞自由軍”以及首個接受美國軍事援助的反對派武裝“哈茲姆運動”基本名存實亡。同時,反對派武裝之間爭斗不斷,相對占據上風的仍然是帶有極端性質的“伊斯蘭國”等。受此影響,不少反對派通過松散聯盟或是依附于其他組織的方式進行斗爭,造成戰斗呈現出更多極端屬性。 由于美國和敘政府之間的敵對關系,雙方并沒有形成反恐合力。在打擊“伊斯蘭國”的軍事行動中,美國主導的國際聯盟在空中打擊,敘利亞政府軍和庫爾德民兵武裝在地面戰斗,相互之間缺少協調和戰略互信,令反恐行動事倍功半。 美國的計劃,仍然是通過培訓敘利亞“溫和反對派”,從而與敘利亞政府軍作戰。13日,美國政府宣布向敘利亞反對派追加提供更多的非致命性物資援助。本月初,美國方面稱將派出1000名軍官在土耳其訓練反對派武裝,3年內共將培訓出1.5萬人。但是有分析認為,美國既想借敘政府壓制極端勢力,也欲通過培訓反對派推翻政府,這樣“半心半意”的戰略無益于敘利亞的反恐大局。 “沙姆調頻”電臺記者胡薩姆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美國的最新表態并不是向敘利亞政府釋放善意,而是緩兵之計,是為了培養同政府軍作戰的敘利亞反對派爭取更多時間。敘利亞危機的極端化和代理人戰爭趨勢,恐愈演愈烈。 |
相關閱讀:
- [ 03-16]克里稱美國最終必須與敘利亞政府談判解決敘利亞沖突
- [ 03-15]請給敘利亞一個希望
- [ 03-12]敘駐俄大使:敘利亞今年或成為上合組織觀察國
- [ 03-11]馬來西亞61人前往敘利亞參戰 10人戰死
- [ 03-10]敘利亞反對派挖山建造庇護所躲避空襲
- [ 03-10]敘利亞人權組織:三名失蹤英國少女已在ISIS訓練營
- [ 03-07]安理會強烈譴責在敘利亞境內使用化武 中方投票贊成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