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加利亞政治經濟轉軌25年來,各種政治勢力和社會思潮起伏不定,斗爭激烈。而馬克思及其思想在同新自由主義的斗爭中,也經歷了從“休克”到“復蘇”再到重新“回到”保加利亞的過程。
一 馬克思的短暫“休克”
在東歐社會主義年代,馬克思及其學說得到了廣泛傳播,發揮了宣傳教育作用。東歐社會政治制度發生變革后,社會、政界和媒體都來了個180度大轉彎,開始毫無根據地爭論和否定馬克思其人及其學說。東歐國家從非理性的肯定走向非理性的否定。
早在1989年11月索非亞第一次群眾集會上就有人譏諷地舉著“馬克思還管用嗎”的標語牌。一段時間,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被從閱覽室和圖書館撤下書架。如果談論馬克思和馬克思主義,就有人說是要肯定過去的社會主義。保加利亞反對派政黨千方百計攻擊和謾罵馬克思和馬克思主義,甚至在1992年12月通過立法,規定曾經在大學講授“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教師沒有權利再擔任領導職務或進入院系領導班子。許多從事馬克思主義研究和教學的人員失去了工作。在東歐其他國家的情況亦大同小異。1990年,用28種語言文字出版的共產黨和工人黨機關刊物《和平和社會主義問題》在布拉格???。東歐各國由共產黨改名而來的社會黨也改變了意識形態,不再從馬克思那里尋根問祖。
在保加利亞轉軌的頭幾年,在民主化和市場經濟的大潮中,幾乎沒有出現研究馬克思的文章和專著,因為沒有出版社敢于出版帶有研究性質的嚴肅著作,只有幾本從西方翻譯的介紹馬克思生平、故事和歪曲馬克思形象的普通知識性讀本。至于馬克思本人的著作則進入了暫歇期,50卷馬恩全集的前49卷在1989年出版后,第50卷一直放在出版社無法按計劃出版。
馬克思主義遭遇嚴寒,但這只是短暫“休克”。1996年和1998年,保加利亞社會黨依據原文重新翻譯出版了《共產黨宣言》。從這時起,保加利亞中左翼出版社和報刊登載保加利亞和外國學者關于馬克思和馬克思主義的文章和專著明顯增多。社會輿論不再把“支持”和“反對”馬克思視為“支持”和“反對”過去的社會主義制度和共產黨領導。西方反對馬克思主義,是因為馬克思的學說宣告資本主義必然滅亡;但西方并不反對馬克思本人,甚至認為他是“世紀天才”。保加利亞民主派也不得不看到,盡管馬克思的一些重大理論和預言還沒有真正實現,但不能忽視馬克思本人的魅力和生命力。
二 馬克思及其著作開始“復蘇”
十年后上述現象開始改變。1999年,保加利亞從德文原文重新翻譯出版了《共產黨宣言》。最早在2000年2月,保加利亞《社會民主》雜志組織了一次《馬克思——千年思想家》圓桌討論會,一批保加利亞知名政治家和學者參加了討論。他們的發言主要涉及對馬克思和保加利亞社會主義時期的評價。這時,西方學者特別是法國和德國學者有關馬克思和馬克思主義的專著在保加利亞有了一定的市場。2002年,出版了哈拉拉姆比·帕尼齊迪斯等3人編輯的《馬克思:20世紀的不同解讀文選》,書中收集了西方馬克思主義者關于馬克思重要專著和文章的摘錄。
21世紀初,當時在保加利亞發行量最大的《今日勞動報》(即原《祖國陣線報》)組織了一次關于馬克思的大討論,據稱“其目的是為了肅清幾十年來人們心靈上的迷惑”。保加利亞知名哲學家伊薩克·帕西首先在2005年7月5日的《今日勞動報》上拋出了《19世紀和20世紀的悔過書》一文,試圖證明當時馬克思的預見失靈,資本主義仍然是最好的社會選擇。而經濟學家迪米特爾·菲利波夫教授表示反對帕西的觀點和結論,他在題為《馬克思和生活的真相》(2005年8月2日《今日勞動報》)文章中批駁說,不能根據某一項指數,如技術進步,而應該根據生活質量和廣泛意義上的社會發展以及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變化來歷史地評價馬克思關于資本主義的論述。這場大討論實際上最后演變成了左翼學者同民主派的爭論,無果而終。
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之后,資本主義制度危機變成了馬克思“復蘇”的契機,越來越多的人認為無論上個世紀還是這個世紀,馬克思仍然是一位偉大的思想家,是對資本主義制度的偉大預言家。保加利亞學者說,也正是從這時起,“馬克思又回到了保加利亞”。
保加利亞報刊開始經常登載西歐馬克思主義流派的觀點。2011年《今日報》發表了《是重新思考馬克思的時候了!》,文章全面論述了重新思考和評價馬克思的現實性和迫切性,強調馬克思對未來全球化的高瞻遠矚、對資本主義前景的精辟分析意義深遠。在該報組織的對該文網絡討論中,有286位讀者發表了意見,對該文表現出強烈興趣。此時,保加利亞政治反對派和廣大讀者對馬克思的認識趨于理性。保加利亞高等院校也開始關注馬克思的周年紀念活動和召開學術會議。有的大學還開設了“馬克思主義史”和“馬克思的社會學思想”專題講座。這對青年學生批判認識當代社會和現實世界具有積極作用。特別是2008年的世界金融危機后,在保加利亞,也像在世界范圍內一樣,對馬克思主義的研究有了新的起步。
三 左翼報刊上的馬克思
這里,需要特別提到保加利亞社會黨下屬的兩個理論刊物《新時代》和《星期一》。據粗略統計,從2005年以來《星期一》雜志刊登了20多篇有關馬克思的文章。如鮑里斯·波皮萬諾夫的《基督教、社會主義:馬克思和恩格斯的宗教批判》《馬克思又回來了》等。僅2012年和2013年《星期一》雜志就發表了幾篇有分量的文章:《卡爾·馬克思的復仇(或者階級斗爭怎么改變了世界)》《21世紀的馬克思主義》《馬克思的社會思想及其批評者》《最近四分之一世紀馬克思和馬克思主義的波折》《試論馬克思的唯物主義和科學》等。
2005年11月《新時代》雜志發表了鮑里斯·波皮萬諾夫和奧格揚·卡薩波夫合寫的長篇文章《馬克思主義對公民社會的挑戰》,2009年7—8月的《新時代》合刊上登出了鮑梁娜·安格洛娃的《馬克思,法蘭克福學派:一種思想的歷史》等。
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后,保加利亞左翼期刊登載馬克思的文章顯著增多。這些文章力圖以事實將資本主義的現實與馬克思的論斷相比較,說明資本主義必然走向滅亡。例如,《新時代》雜志連續發表了題為《馬克思——我們所關注的和所忽略的他》《馬克思的思想與21世紀》和《馬克思主義與21世紀》等三篇文章。他們論述了“馬克思主義思想對解決當代問題的現實性”,介紹了馬克思主義在保加利亞和世界的發展現狀,認為“馬克思的社會思想至今也沒有過時”。2010年《新時代》刊登了《資本主義的歷史視野》等文,指出應該 “捍衛馬克思的權威性”。
左翼學者撰文指出,卡爾·馬克思是跨世紀的思想家和預言家。他的思想和學說已經得到了歷史的檢驗,必將與歷史共存?,F在,人們越來越明白為什么1989年是“奇跡年”。除了發生了一些突然的事件之外,還有一個出人意料的驚喜:卡爾·馬克思不僅沒有像反對派所期待的那樣被埋葬,反而獲得了新生。人們對馬克思的興趣沒有削弱,而是得到了加強。馬克思已經不再是“現實社會主義”的包袱,而是成了可以獲得重新審視和評價的人物,在解決當今社會問題時還需要馬克思主義。
特別值得指出的是,2013年由貝納德·穆緹揚、佩特爾-埃米爾·米特夫、鮑里斯·波皮萬諾夫3人選編的《卡爾·馬克思:人與未來》問世。這在一定程度上預示著馬克思又“回到”了保加利亞。
四 《卡爾·馬克思:人與未來》一書內容與提要
《卡爾·馬克思:人與未來》一書是穆緹揚、米特夫和波皮萬諾夫3位馬克思主義研究專家花幾年時間從馬克思著作中摘錄、選編的一本馬克思文選集。保加利亞出版界從未推出過如此漂亮的、精裝的關于馬克思的書籍。書中摘錄了馬克思104篇著作的精彩部分,有些是在保加利亞第一次發表,過去的保文和俄文版中都沒有。這本選集也許不能完整地反映馬克思的觀點和思想,但它便于讀者查閱和了解馬克思的著作。
全書按專題和時間順序共分為7大部分。第一部分介紹馬克思研究問題的方法和他對當時哲學傳統的創新。第二部分重點敘述馬克思的創造性思想:尋找實現個性解放的最佳途徑。第三部分分析馬克思關于歷史、人和社會進化的主要動力以及人在社會變革中的作用。第四部分包括馬克思對他那個時代及其特點的觀察分析。第五部分引證馬克思對資本主義經濟的運行方式、存在的問題和矛盾的論述。第六部分講述馬克思通過研究和分析法國、俄國、西班牙等國社會發展的特點和規律進而研究社會發展史。第七部分反映馬克思對政治現實的理解,改變現狀和追求更加公正社會的具體道路。編者的意圖是想讓讀者集中思考馬克思的下面4個現實問題:(1)分析方法。(2)全球化。(3)資本主義危機。(4)后經濟社會。從這7個標題可以看出作者對馬克思主義解決現實問題的興趣,特別是看到馬克思主義對后馬克思時代諸多問題的借鑒意義。
作者在文選的前言中指出,他們希望向讀者介紹一個真實的、活生生的馬克思,而不是一個歪曲了的形象;力圖糾正在接受和運用馬克思主義思想時的教條主義傾向,或者把馬克思神化或妖魔化。前言強調說,馬克思沒有像那些新自由主義者和反共斗士們預言的那樣已經死亡了,而是獲得了新生。今天,馬克思依然活在我們心中。
五 對馬克思的反思與重新評價
《卡爾·馬克思:人與未來》一書的結尾附錄了三篇論文。第一篇是穆緹揚的長篇遺作《馬克思:重新評價》(由米特夫整理)。他將馬克思與那個時代杰出的物理學家和生物學家牛頓和達爾文相比較,又根據馬克思的思想論述了保加利亞“現實社會主義”的性質。他在該文的結尾寫道:“馬克思在那個社會發展階段是強大的,對那個時代的分析也是強大的……如果盲目地否定他,那將遭到接連不斷的動搖和粗魯的失敗?!?/p>
第二篇是米特夫的《馬克思之謎》。他特別講到今天經濟全球化時代馬克思對資本主義、全球化、公民社會、兩極化、消費需求、知識、批判精神、現實歷史、歷史樂觀主義等等的定義。作者發問:面對中東歐轉軌以來的現實,1989年后世界發生了什么?這個問題包括兩個方面:第一,共產主義的局限性以及它在世界某些地區的不成功已經暴露無遺;第二,自由主義的局限性凸顯,它在全世界已經沒有任何前景。作者在文章的結束部分強調:“20世紀是全面挖掘利用這位19世紀思想家和革命家的世紀;21世紀則是凸顯這位千年思想家向全球化過渡理論家的作用?!苯裉?,我們對社會的認知不能沒有馬克思的遺產,“國家社會主義”的命運并沒有推翻馬克思主義;馬克思的一些科學論述和設想盡管沒有實現,但也沒有被駁倒;21世紀的挑戰不是針對馬克思及其思想繼承者的,而是針對當代科學和當代人類社會的?!扒陚ト恕庇袡嘈Φ阶詈?。
第三篇文章《馬克思與當代保加利亞》由波皮萬諾夫撰寫。波皮萬諾夫作為年輕的政治學學者在文中系統敘述了自己接受馬克思主義之后的成長過程和思想認識變化。他全面介紹了馬克思主義從1872年至今在保加利亞的傳播和翻譯出版情況。他強調說,我們繼承馬克思的遺產,有兩個方面必須牢記:第一,馬克思毫無疑問是偉大的哲學家,把德國古典哲學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第二,馬克思是杰出的思想家,主張階級斗爭,堅持無產階級歷史使命和社會革命。在已經過去的20世紀所發生的社會的和政治的重大事件中,我們是高舉著馬克思的思想旗幟、馬克思的肖像和寄語走過來的。開始是俄國和十月革命,繼而是東歐和遠東、非洲覺醒,再回到西歐、走進拉丁美洲。他的結論是,今天,馬克思仍然活在保加利亞社會和人們的思想意識之中。馬克思不僅受到對他事業崇拜者的青睞,也得到右翼人士和自由主義者的重視。在21世紀的保加利亞,馬克思擁有自己的地位。他引用法國學者讓克·德里達《馬克思的幽靈》一文中的話說:“不管地球上的人們喜歡不喜歡、承認不承認,在一定程度上講,我們都是馬克思和馬克思主義的繼承人。”
《卡爾·馬克思:人與未來》出版后,立即引起保加利亞學術界和社會輿論的關注。其中,《星期一》雜志2013年登載了索非亞大學教授、原保加利亞科學院哲學所所長瓦西爾·普羅丹諾夫通訊院士的長篇書評《最近四分之一世紀馬克思和馬克思主義的波折》。作者在文中嚴肅批判了當今民主派對馬克思主義的無知和消極態度。他指出:“馬克思主義一直是我國社會科學最古老和最強大的學科”“現在和將來馬克思都永遠同我們在一起前進”“馬克思和馬克思主義同我們的價值觀、信仰、階級搏斗、興盛衰亡永遠聯系在一起,息息相關”。
(馬細譜作者系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社會主義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員) |